导航菜单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实现片区突破。找准片区定位,明晰主攻方向,提升片区功能,强力推进城东片区在城市业态上突破,南山片区在城市生态上突破,台上片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上突破,文博文体片区在城市品质上突破,高铁南站片区在现代服务业上突破,城西融合片区在城区提质融合上突破,陕州沿黄现代农业片区在高端农业上突破,职教园区在科技创新上突破,大坝片区在落实黄河战略上突破,真正将片区打造为城市新增长极。

  强化体系支撑。统筹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提升,以干线拓展城市空间,让城市框架立起来;以支线联通城市空间,让城市融起来;以环线贯通城市空间,让整个城市活起来。外联通达方面,加快三门峡至洛宁、灵宝至永济(豫晋界)高速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启动沈丘至卢氏、永城至灵宝高速项目前期工作;紧盯连霍呼北联络线东延、观音堂至夏县、灵宝至丹凤3个高速项目,争取纳入省高速公路网。循环内畅方面,加快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崤函大道、东环路、新国道310连接线、省道245商务中心区段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上官路、岭一路等5条断头路连通工程,构建贯通、链接、循环、便捷、顺畅的现代交通网络,让城市畅通无阻、群众出行便利。

  持续完善功能。坚持以人为中心,持续完善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突出“道路+”,重点抓好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经一路、茅津路、南山大道街区提升改造,把生态景观、建筑风格、街区风貌、商业业态、城市经营等融入道路建设,打造美丽舒适、富有特色、便利安全、整体协调的街区风貌。突出“公园+”,重点抓好三门峡绿博园、黄河公园、陕州公园、涧河公园等提升和新建项目,持续增加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元素,拓展城市公园功能。突出“生活圈+”,以完整社区为载体,建设一批融高品质人居环境、公共活动空间、各类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综合体,带动城市功能总体提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塑造城市特色。充分利用清水黄河的有利条件,加快市域水系联通工程建设,把水域作为城市水系,以水润城;加快推进南山生态公园建设、北岭生态修复绿化,以及城市园林绿化,把南山北岭建设为城市绿带,以山绿城,塑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河在城中、城在河中”的城市生态新格局。同时,突出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把更多的人文、艺术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塑造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有人文情怀的诗意城市。

  (五)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用绿色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统筹化理念实施乡村建设,全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投资27亿元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2.8亿元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10亿元灵宝香菇产业集群、投资4亿元义马清风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推动优势特色农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推动大安、后地、城村、东寨等示范村在主题设计、村容村貌、产业提升、业态打造、示范路径、运营方式上再深入、再丰富、再提标,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标杆。支持义马市、灵宝市、卢氏县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仰韶镇等19个乡(镇)创建省级示范乡(镇),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突破4600家、4200家,促进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六)全力深化黄河战略。倾力守护绿水青山,坚决保障黄河安澜,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突出项目谋划建设。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在生态保护、河道治理、固岸护堤、泥沙清淤、矿山修复、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再谋划、包装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合理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严格地下水环境保护,重点加快金卢水库、大石涧引水工程、槐扒黄河提水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三门峡水库清淤试点工程进度,探索库区淤积泥沙综合利用新路子。

  提升生态廊道功能。按照“标准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多维度展示、高品质服务”理念,布局一批集体验、休闲、养生、养心、探秘、景观、营地、运动、民俗等功能多样的业态、设施,重点打造虢风驿站、函谷关驿站、赵里河驿站、东寨驿站、通天湖驿站等重要空间节点,持续提升廊道的功能性、融合性、特色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狠抓矿山生态修复。坚持系统化、高标准修复,强力推进全域矿山特别是沿黄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矿权整合,提高建设标准,厚植绿色底蕴,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重点加快实施秦岭—洛河山水项目建设,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标杆样板。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车污染防治等标志性战役,力争PM10年平均浓度不超过78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浓度不超过4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249天,国家和省考核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推动丹江口库区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确保水源地水质持续稳定。

  厚植黄河文化底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加快仰韶文化产业园“七个一”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门峡片区建设,通过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推动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黄帝文化、虢国文化、天鹅文化、中流砥柱等标志性文旅品牌享誉全国,打造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地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0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