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互联交通网。坚持“交通先行”理念,主动融入“郑新高效一体的复合化交通廊道”。上半年完成S229辉原线(新乡县段)、S309长济线(新乡县段)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长修高速征迁,3月份全面施工;3月中旬全面启动S311封辉线市政提升、S311封辉线东段、工业路提升改造、新焦铁路上跨桥、泰和街、中兴路、文昌路东延、平和街南延、S229黄河大道至107段提升改造、黄河大道(卫滨区交界至21号桥)修复养护等十大交通项目。下半年配合完成和平大道南延一期(北段)建设任务;启动京广铁路上跨桥等重点项目,配合推进郑辉高速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平大道南延二期(南段)、青年路市政提升等项目。
优化产城融合新格局。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持续做大主城区、拉开大框架,积极推进县文体公园、商务中心南广场人防工程等市政项目,开工建设县工人文化宫,推动小冀镇、七里营镇与县城一体联动发展。同时,支持、推动各乡镇借势乘势,不断做大做优新业态、新产业,支持合河乡做好合河水利枢纽工程“水文章”,谋划发展古镇水乡、文旅康养等产业项目,打造新乡西部“后花园”;支持朗公庙镇积极发展科教文创、商贸物流、精细筛分等产业,扮靓市区“南大门”;支持古固寨镇以高品质房地产、观光农业、商贸物流等新业态,打造新乡东部“新亮点”;支持翟坡镇、大召营镇擦亮“工业强镇”新名片,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专业园区。
(五)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第一动力”持续澎湃发力。
做大创新平台。推广“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模式,鼓励、支持企业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及专业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成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科创平台,支持瑞丰新材、威猛股份、华洋粘合剂、高服筛机、博源生物5家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心连心化工、瑞丰新材2家产业研究院升级为省级产业研究院;支持神州精工等企业申报市级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新乡工程学院二期项目,建设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区,高水平打造新乡南部“创新高地”。
做强创新主体。实施头雁企业培育、百亿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十四五”末全县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以上。收集、发布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十大课题”,开展揭榜挂帅行动,支持心连心化工、威猛股份、华洋电工等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鼓励神州精工、瑞诺药业、高服筛机、博源新材等企业率先攻克一批重点“卡脖子”难题。持续放大“中国封头之都”品牌效应,争创“中国振动之都”。
做优创新生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0%以上。健全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定制化服务。大力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和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心连心化肥研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瑞丰新材争设院士工作站,加快建设瑞丰新材、博源新材等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河南金蕾种苗有限公司积极申报中原学者工作站。
(六)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落实《招商政策二十条(试行)》《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办法(试行)》等招商引资政策,成立产业招商专班,聘任全县第二批“招商大使”,紧盯我县主导产业、专业园区、重点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股权投资招商等方式,实现有计划拜访、有目标招引、有路径落地,确保年内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坚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好心连心化工、瑞丰新材、博源新材等重点外贸企业,全年吸收外资1011万美元以上,新设外资企业2家;实际吸收市(省)外资金79.1亿元以上。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补短板”,对照营商环境“2+15”评价体系,聚焦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获得信贷等弱项指标,全力抓整改、促提升、优环境,力争2022年度营商环境评价进入省、市第一方阵。巩固优势“锻长板”,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严格落实《新乡县优化营商环境十四条措施》,真正做到“围墙内的事企业说了算、围墙外的事政府帮着办”。奖优罚劣“树样板”,严格执行《新乡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奖惩办法》,做到领先重奖、落后重罚,把营商环境的“评价权”真正交到企业和群众手上,用“金牌服务”赢得“金口碑”。
打造高能级开发区。对标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指标体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可赶超”的发展思路,通过三年努力,达到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竞争实力。加快“扩区调规”步伐,制定《新乡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标准编制、修编各类规划,规划调整北、中、南三个片区的区域范围、主导产业,完成化工园区扩区申报工作。抓牢“转型升级”关键,谋划实施10个以上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项目,竣工投产1个10亿元或3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实施“招大引强”专项,积极探索科技招商、“对赌式”招商等新路径、新模式,以高水平招引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