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7日)

  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厘清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围绕项目建设、应急执法、建筑质量监督等重点领域,全面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充实人员、整合资源等方式,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职能交叉、弱化等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顺畅高效。积极推进龙湖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切实扛起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重任。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加快修编开发区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用好开发区专班、规划、基金、招商团队等“六个一”机制,扩大产业发展集聚效应。

  (四)坚持创新引领,全力提升发展活力能级。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强度低等短板弱项,高效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能。

  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抢抓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市域高校和企业众多优势,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导高校积极申报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创新平台10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借助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大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32家、郑州市科技型企业4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企业160家。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覆盖率达到76%。

  加速汇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和“五彩”人才计划,办好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新郑专场活动,加大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引育力度,培育创新创业团队2个,用创新人才的聚合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高标准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人以上、技能人才3.3万人以上。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共同破解技术难题,通过推行“揭榜挂帅”,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市就地转化,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创客空间、企业孵化器,更好承接创新资源、导入科创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撬动社会资本促进科技创新。持续办好科技活动周、院士论坛等科技交流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五)坚持建管并重,全力升级城市功能品质。紧盯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拿出绣花功夫、做实精细文章,谋划生态水系,打造休闲之都,再现“四十五里牛角城”昔日繁华,让新郑成为一座“到过就能记住、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按照“三区三线”划定的空间布局,精心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力争年底前完成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等三类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城市建设。加快融郑、联港、通许(昌)步伐,以交通先行打开城市大门、拉大城市框架。推动各片区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龙湖、郭店、薛店、孟庄、和庄等乡镇持续加快融郑联港步伐,着力打造区域外联组团,形成带动城市发展的顶翼;加快城关、梨河、新村与主城区、新区融合互通,打造结构趋优、功能互补的中心城区组团,进一步放大城市辐射能力;充分发挥辛店、观音寺、具茨山自身优势,依托具茨山、陉山、双洎河、潩水河做好生态文章,形成扮靓城市的西南生态组团。加强城市规划管控,保持规划执行严肃性,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乡规划权威,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提高建管水平。按照“低调奢华”城市建设理念,突出“小切口”“细打磨”,少做“拆”的事情,多做“留”和“改”的文章,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高标推进城市建管。加快学院路东延、郑许高速新郑段等项目建设,实现茨山路南移、双湖大道东延等项目竣工通车。统筹推进黄帝故里园区、郑韩故城后端湾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和畅路污水管网、玉前路综合改造等5个城市提质项目,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5公里。开工南部污泥处理厂一期、中水回用配套管网项目一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开工2座110千伏变电站,完善优化北部电网网架。落实好数字化、精细化、路长制“三位一体”城市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初步建成集综合执法、环卫、园林、市政公用等多方融合的综合应用系统,推动城市运转管理更科学、更智慧。

  深耕城市经营。树牢“经营城市”理念,把“经营”的思想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前谋划后期经营项目,为城市经营留足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产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家具打造等方面追求性价比,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盘活城市资产资源,加大黄帝故里园区、南街古巷、接旨胡同和洧水公园业态引进力度,精心谋划一批城市经营类项目,让街区(公园)“动”起来、“活”起来。

  (六)坚持产业为基,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抓实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5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