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农业功能主导县定位,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快建设全省农业强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89.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持续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完成3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探索多种土地托管和集约经营模式,大力推广香稻种植,打造“富硒香米”区域公共品牌。围绕“3+6”特色农业产业链[15],深入推进“种芯强安”工程,依托重点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研发和推广优质畜禽、水稻、蔬菜、银杏种质资源。大力支持发展蛋品、肉品、米线、蓝莓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市场、园区,举办全国性禽蛋论坛、峰会、博览会,大力支持神丹食品加快上市步伐,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奋力冲刺100亿元。
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分类建设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快递等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市属国有企业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编制城乡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新建改造21个市场;依托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放大“安陆烧烤”优势,有序活跃“夜经济”;继续发放家电、房产、餐饮、商超等本地消费券,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0家以上,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支持盛世闻樱、钱冲古银杏森林公园创成4A级景区,建成3A级景区3个以上,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突出流域综合治理,更大力度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水安全设施建设与农业灌溉水利建设,统筹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统筹水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加力构建“八水共治”[16]发展机制。编制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确定我市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抓好府澴河流域安陆段、漳河流域安陆段、清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府河、漳河、徐家河“三河连通”工程,以涢水西支为核心打造小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区,实施金泉泵站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完成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王义贞杨家冲清洁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70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加大对非法采砂、河库违建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完成“引徐济安”配套项目、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完善农村水厂管理机制,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保障城乡供水和用水安全。
加力构建“一河两岸”发展格局。坚持“四水四定”[17]重要原则,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安全管控负面清单管理,实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布局“多规合一”。加快西城新区建设,稳步推进西城医院、“一场六馆”[18]、市委党校等重点项目,努力建成以人民控股集团、泛碳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科创产业园。加快“一区五园”[19]扩区提质,编制园区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开发区建设改革,全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城南更新步伐,持续充实壮大华美智造、小榄工业园等园区,推进刘庙、金沟、四里安置区建设,逐步擦亮安陆“南大门”。
加力构建孝汉同城发展体系。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构建“总部在武汉、生产在安陆,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安陆,股东在武汉、资本在安陆,市场在武汉、供应在安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三圈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和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承接武汉优质企业落户。广泛开展就业、人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对接,促进同城化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三)突出抓好强县工程,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加快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建设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复制“当阳经验”,完成6165户老旧小区及1512套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一桥十路”和老旧供水、排水、供气管道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碧涢路496#涵洞、府东南路、八角楼社区凤凰城、富丽菜场等易涝点治理,启动海子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城市绿道建设,推进槎山河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富丽社区、大棚社区等口袋公园建设,推进城北智慧体育公园、劝学公园建设,启动河滨公园、太白广场等公园改造,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按照“一拆五改三增加”[20]理念,构建“六有、五达标、三完善、一公约”[21]指标体系,试点建设4个拥有15分钟生活圈的完整居住社区。完成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公示、挂牌、测绘、建档,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推动城市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支持创建一批星级绿色建筑,大力发展智能住宅,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坚持“四个面向”[22],对标“四个一网”[23],以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城管、智慧交通为切入口,高起点、全方位、快节奏启动建设“数智安陆”,打造呈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的“城市仪表盘”和支撑决策的“数字驾驶舱”,建设“安陆数字大脑”。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三项行动”为载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大“三类人员”结对帮扶力度;大力发展“3+6”特色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培育更多新时代“新农人”,让更多老百姓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增加收入。对标实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有序推进第二批、第三批10个功能镇区建设,打造13个和美乡村、10个共同缔造示范村,同步推进木梓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白兆山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善农村电网、5G网络、现代农村寄递物流等基础设施。完成东循环线建设,实施赵钱旅游公路雷公至王义贞段提档升级、S243省道改造工程和孛畈至辛榨示范路创建,争创全国“最美十大农村路”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