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富民增收。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增强带动农民致富能力。推广“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等模式,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增过百万元村8个、50万元村16个以上。完成“三资”智慧服务平台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服务改革。
(三)聚焦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畅通内外交通。年内计划完成交通投资68亿元。构建对外“大交通”,对接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推进武松高速公安段建设,抓好沙公高速南延、二广高速改线协调争取。加快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柳梓河铁水联运码头、综合物流园、斗湖堤多用途码头建设,打造长江中游重要多式联运节点城市。打通县域“主动脉”,207国道改线建成通车,启动南部通道章田特大桥及西接线、中部通道254省道延伸线、226省道大门至新堤段、431省道三期、五杨桥新改线等项目,快推西部通道弥官线南延至254省道前期工作。构筑县乡路网“新骨架”,新建农村公路165公里、改造桥梁16座、提档升级渡口25道,完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环线、环崇湖旅游公路、黄山甘家厂景区连接线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主动融入“荆州-江陵-公安”同城化发展,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统筹60亿元实施45个城市建设项目。上海大道、文化路、站前大道等5条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城区雨污分流、百瓦渠、杨马渠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加快文体中心、柳浪湖公园、荆江体育公园建设,打造“15分钟绿色生活圈”,提升城市绿地74.1公顷,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审。高标准实施5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个合流制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启动城南时代、柳梓河·新璟苑、原种场预留地安置房、环城路升级改造、竹溪大道北延等项目。加快“三场一桩”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800个、农超市场5个、健身场所5处、充电桩150个。提升城市信息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模型平台建设。
强化片区融合。完善“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打造更多镇域“小老虎”,实现镇域经济考核整体进位。发挥鹰头、燕尾两极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斗湖堤现代物流小镇、杨家厂特色工业小镇,做大做强埠河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黄山头镇4A风景区创建,打造鄂南湘北重点口子镇和旅游经济强镇。支持毛家港镇围绕玉湖发展水上运动、康养旅游,夹竹园镇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虎东、虎西组团发展。开展崇湖湿地“五个典范”[16]创建,提升麻豪口、闸口镇区服务功能;加强项目谋划,整合涉农资金,组建管理机构,通过集中集成方式做强“三农”发展顶端优势。加强孟溪大垸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畜牧业集中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农业农村发展能力和水平;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腾退闲置农房及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实现人口梯次转移。支持南平镇、藕池镇、章庄铺镇建设农产品和电商贸易中心。支持斑竹垱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大狮子口镇清洁能源产业。
(四)聚焦扩大内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中省政策,谋深谋实一批重点项目,滚动储备项目350个、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加大政府专项债券、中省预算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对上争资总额突破30亿元。完善项目建设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土地、能耗、环境统筹统管,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抓实“六度”工作法[17],全力推进山鹰华中二期、城南片区综合开发、燕尾片区湖库生态修复等351个重点项目,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0个、投资520亿元,当年竣工190个。
加速消费升级。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推进第三产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加快老机床厂文商旅、城区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改扩建8个乡镇商贸中心。积极培育体验消费、夜市消费等新热点,扩大汽车、家电大宗消费。加速旅游产业升级,开展“美食文化旅游节”“跟着节气游乡村”等系列活动,推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力争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以上。持续提升电商发展水平,一体推进电商培训、孵化、运营和产品推介,新增从业人员1600人以上,电商交易额增长20%。加快建设农副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基地,构建加工、存储、交易、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促进本地农副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一事联办”事项20个,项目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0%。推动服务、资源、平台下沉,开通“政务服务远程诊断、远程审批”服务。加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评定分离”[18]改革,实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加大“双随机一公开”、包容审慎监管等5项行政监管创新力度,新增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6项以上。常态化开展“双优化”“双评议”[19]活动,落实“红黄牌”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政府直通车”作用,奋力冲刺营商环境全省二十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公安的最大优势、最亮名片。
释放市场活力。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5%,存贷比提升2个百分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5亿元以上,大力提振疫后发展信心,让各类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抓好基层商会和行业商协会建设,常态化开展“沙龙茶话会”活动,拓宽政企沟通渠道、优化政企沟通方式。全面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四上”企业150家以上,培育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支持产城集团做大做强、交建集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