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奋进全国百强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自觉把阳新工作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赶超进位,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策略,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阳新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阳新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完成55.9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县域经济考核挺进全省二类县前五名。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转型升级重点,更快速度推进工业倍增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瞄准产业主方向,增强科技新动能,突出园区大平台,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增强产业集聚牵引力。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组建产业协会,推动精密制造、品牌鞋服、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扩规提质,大力推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链稳链、集聚成势,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扎实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以上,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8个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以上、绿色工厂2家以上,力争税源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5家。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县验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县科创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70家。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科技孵化器、县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各1家,新增专家工作站3家。促成产学研有效对接,转化科技成果40项以上,完成技术合同交易1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0件以上。
增强园区平台承载力。经济开发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力争进入全省同类开发区十强,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滨江工业园医药化工园扩园,加快总投资20亿元的娲石矿投绿色环保材料等项目建设,支持富池奋进中部百强镇十强。支持新港(物流)工业园加快港口三期、湖北优科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亿吨大港、千亿园区、港口新城”。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投资3.2亿元建成企业服务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等,争创省级农业高新区。支持枫林压力容器产业园扩园,鼓励引导陶港、黄颡口等工业集中区特色化、集约式发展,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支持其他镇区根据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二)紧盯乡村振兴要点,更宽渠道助力增产增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二产理念、三产思维”发展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和美和谐、人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阳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品牌营销化,持续打造“五个一”产业,新发展特色种养殖4万亩,创建一批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加快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大力提高现代农机智慧装备和应用水平。用好农产品加工招商政策,引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市级12家,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5家,培育“六有”[10]农业经营主体40家。积极打造农产品公用品牌,新增“二品一标”3个。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2000人。深化农旅融合,加快推进王英南山万亩茶园、大王红色教育基地、太子豆腐小镇等建设,不断壮大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的产业。
推动共同缔造。突出“五共”理念[11],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三年攻坚两年提升行动,以环境美促进生态美、乡村美、庭院美。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完成两镇七村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2500户。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强化乡村文化队伍培育,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促进人民共富。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好就业、医疗、教育等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稳步提升衔接资金产业帮扶投入比例,持续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加大较大规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扶持力度,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推进村社“账务分离”改革,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