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1日在中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中牟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具考验、极为艰难,新冠疫情频发高发对经济造成持续反复冲击,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不同程度下滑,经济运行震荡下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加凸显。
面对空前考验,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奋力攻坚,一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年保持六县(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逆势增长,荣获国家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16项、市级荣誉87项,获评发展潜力、投资潜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四个“全国百强县”,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一)经济韧性在顶压前行中持续增强
市场主体活力更足。克服财政收支困难,顶格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惠企政策,出台符合中牟实际的“稳增长10条”“稳经济13条”,“减、免、缓、退”各类税费16.6亿元,兑现奖补资金9400万元,帮助企业获取金融支持83.3亿元,延期还本付息74亿元,用真金白银换企业轻装上阵。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企业难题672件。完成“个转企”70家、“小升规”72家;新增有效市场主体1.7万户,逆势增长14.2%。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把项目建设作为对冲经济下行、稳定经济大盘的重中之重,克服资金难题,强化要素保障,建立“8643”推进机制,全力实施项目攻坚。“三个一批”压茬推进,9个签约项目全部开工,32个开工项目全部投产,16个投产项目全部达效。190个政府投资项目、87个产业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13.4亿元;45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34.5%。实施专项债项目14个,利用债券资金18亿元,撬动投资175.7亿元。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围绕汽车、家电、住房、文旅等重点领域,接续出台促消费激励措施,大力开展“醉美·夜郑州”相约在中牟、春夏购物节、金秋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1582万元,带动社会消费2.5亿元。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上榜郑州夜经济十大地标。中牟县连续两年荣登全省“双十一”购买力最强县(市)榜首。
(二)产业体系在新旧转换中持续优化
先进制造业提质发展。郑东智能装备产业园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原数字印刷产业园等28个项目加速推进,上海均和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16个。以北京北斗博通项目入驻为标志,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零突破”。江苏清能落地开工,氢能产业进入导入期。中牧生物、四环医药建成投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提升。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2家、“三高”企业22家;实施技改项目37个,技改投资增长67%,工业投资增长61%,产业集聚度达到8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文旅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获评国家4A级景区,海昌海洋公园全面复工,金世纪建国饭店等29个项目加快推进,海宁皮革城二期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河南省智慧文旅大会,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成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总部经济加快集聚,首家特级资质建筑类央企总部落成投用,河南机械装备投资集团、中铁十七局河南建设公司签约落地。联合设计大厦等11个设计类项目有序推进,设计产业与优势产业协同升级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9000亩、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成为全市唯一夏粮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县(市)。新增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3个、绿色农产品9个,姚家镇春岗村获评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强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26届夺得“红旗渠精神杯”的县(市)。
(三)发展活力在创新驱动中持续释放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载体增量提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89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6家,新认定省、市研发机构9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现“零突破”。实施科技研发项目59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1.7%。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46项,成交额增长32%。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7万。大力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五大行动”,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
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放管服效”改革纵深推进,212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门办”“一网办”,全流程办事时间压减90%以上。创新设置“办不成事”窗口,主动听群众“难听话”,最大程度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扎实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初步构建,14名职业经理人为国资国企注入新鲜活力。事业单位、农业农村、五水综改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开放平台能级大幅跃升,40.6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河南自贸区郑州开放创新联动区,67平方公里区域纳入中原科技城协同发展区,创新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强;与航空港区、经开区、郑东新区产业协作、创新协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更加紧密,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引进项目24个,协议资金393亿元,增长19.4%。对外贸易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达到26亿元,增长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