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创新引领,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计划,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新培育国家级高企5家以上、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55家以上。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颍川新材料申报重点小巨人企业、虹峰电缆申报国家小巨人企业,建泰科技、御江食品等企业争创省“专精特新”企业。强化数字赋能,推动5G与食品、智能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力促“三个五百亿”项目全部建成创新型示范园区。
做实做优创新平台。支持有实力的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木业家居企业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力争年内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5个以上。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融通创新,联合建设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推动县域食品企业深度嵌入中原食品实验室体系,实现更多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应用。用好中大恒源生物发酵与生物提取中试基地,推动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落实好“百千万”人才招引、招才引智等专项行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形成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优化“揭榜挂帅”等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运用风险共担、创业资金引导等资金投入方式,细化检验检测、质量标准等创新服务,强化科技贡献突出人员表彰、奖励、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临颍创造”脱颖而出。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以环境强引力,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活经济“一池春水”。
更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全面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巩固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成果,持续完善机制、激发活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推动国资集团创新发展,提升运营水平,防范债务风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做好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审批事项免证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行“双随机+非现场监管”新模式,让“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力争100%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创省级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合作。紧抓郑州都市圈临颍特别合作区建设、漯颍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全面促进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对接、生态共建、科教互补、服务共享,当好漯河融入郑州都市圈的“桥头堡”。依托临颍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谋划建设与郑州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产业园区,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临颍开放创新联动区”。以南街村等头部企业为主体,高水平谋划现代食品产业园,努力打造郑漯食品产业带龙头。
(五)提升城市品质,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转变城市建管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文明生态新城。
前瞻性规划。融入对接郑州都市圈规划、市域一体化规划,系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快速度建设。抓好许信高速、周漯平高速、临尉高速、G107东移、S222等重大工程建设,以交通一体化助力融入郑州都市圈;升级城区路网,新建改造桂湖路、府西路、京广路、建设路等道路6条,确保北环二期尽快竣工、全线通车;完成G344、G240路面维护大修,新建农村公路18公里。做实“里子工程”,年内改造老旧小区7个、背街小巷20条、街头游园9个;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厂综合开发项目,新建城市污水管网30公里、中水管网11公里,更新智慧窨井盖1000个,实施一批智能充电桩项目。启动“三馆一中心”建设。加强受禅台、三绝碑保护利用,推动食尚年华、小商桥、南街村等联创5A级景区,力争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功能整合,升级改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常态化推进城市清洁行动,深入开展城市“六大周边”专项整治、侵占公共道路设施专项整治,规范治理空中管线、门头牌匾、路名牌、大型宣传设施,着力打造干净、有序、整洁的市容环境。深化文明创建成果,确保省级文明城市复核圆满通过,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硬手腕治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六项治理”,深化工业减排行动,持续提升大气质量;深化落实“河长+”机制,加强河道巡查和综合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六)推进乡村振兴,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坚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不动摇,放大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