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力抓保护、强治理,生态底色越来越亮。科学划定“三区三线”【4】,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完成,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乡污水处理率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深入推进“四清四无”行动,全面落实“禁渔禁捕”。扎实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178项按时销号,16项序时推进。在全州率先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退出工作。大溪、小园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麻旺、阳河、堰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
(五)聚力抓民生、防风险,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902人,超额完成保就业任务。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公益普惠,中考成绩位居全州前列,高考一本上线率位居南四县第一,县职校入选全省“双优”【5】建设名单。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县中医院、县中心医院传染病区、县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县域内就诊率达90.4%。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文体赛事精彩纷呈。家庭文明建设积分管理全面推开,“最美”评选十周年系列活动有序进行。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残疾人综合服务站全面建成。城乡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积极应对旱情,投入1245.4万元,解决3.6万人饮水困难。“一村一辅”全面实现,基层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9件、政协委员提案45件、民生实事票决制项目6项。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常态化举办“素质提升大讲堂”,干部抓经济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退役军人、国防动员、人防、民兵预备役、军民融合、双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移民、气象、保密、档案史志、审计、粮食、统计、供销、通信、物价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女儿童、科协、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拼搏成就精彩,奋斗创造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州部门和帮扶单位悉心指导、倾情帮扶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关心支持鹤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鹤峰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县之要事”,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州和县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持之以恒通过共同缔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自信”,把握“发展主动”,应时顺势把自身优势和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胜势;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时刻保持“艰苦奋斗”,不断激发和汇聚起敢为、敢闯、敢干、敢于首创的昂扬斗志!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鹤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平台能级不够;城市更新还不够快、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特别是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少数干部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不够,狠抓落实的韧劲不足。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县域经济发展突围关键之年,我们将全力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冲击“新”的目标,实现“大”的突破。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州和县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实“四大”举措【6】,彰显“五大”优势【7】,锚定百亿目标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养生福地”,切实当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模范生。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县域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全面完成州定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服务为本”,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彰显特色优势,全力推进产业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围绕“茶、旅、水、药、葛”五大主导产业,在强龙头、创品牌、延链条、建集群上精准发力。做优茶产业。深入实施全域绿色化生产,全力做大茶叶出口基地,开工建设茶叶交易市场,招引一批茶叶精深加工、机械生产、包装加工企业;支持凯荣、鑫农、青翠源打造出口茶品牌,力争全县茶叶出口突破4000万美元,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做大“旅”产业。加快建设溇水河山水世界项目,理顺屏山景区合作开发和管理运行机制,开工建设屏山景区二期、木耳山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燕子康养小镇、芹草坪冰雪小镇、民宿产业群等项目,持续推进“万里茶道鹤峰段”申遗,支持大路坪、石龙洞创建湖北省旅游名村,力争全县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做活“水”产业。瞄准城市家用桶装水市场,加大饮用水资源开发力度,探索水与茶、药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淋溪河水电站开工建设、风电项目尽早落地、抽水蓄能项目进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做深“药”产业。建设“林药”生态种植基地2000亩、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种苗繁育基地200亩,申报中药材地理标志品牌2个以上,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1家以上;开工建设医药中间体及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标本园等项目;支持汇绿、巨融、硒港等药企健康发展;深化与远大医药集团合作,支持八峰药化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做特“葛”产业。加强与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实施“葛稻共生”产业融合示范带建设,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推动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持续提升烟叶、箬叶、蔬菜、魔芋、畜禽、中蜂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5+N”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