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引导群众强化自我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来访问题当家事,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常态化,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建好用好综治中心、人民调解中心、“红色物业”,完善“小区圆桌会议”“村湾夜话”等议事载体,选好用好“一村一辅警”队伍,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配合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咸安。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全区政府系统要恪守初心使命、勤勉敬业奉献,坚持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聚力政治建设,忠实履行职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部署要求在咸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区委定方向、政府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区委打造“四个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二)聚力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聚力能力建设,增强干事本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要求,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着力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创造性落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始终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
(四)聚力作风建设,提高落实成效。牢记“三个务必”,践行“深实严细久”工作标准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方法,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坚持清单化管理、工程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牢固树立“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争先理念和卓越意识,时刻保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和闯劲,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形成以落实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聚力廉政建设,坚守勤廉底线。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清廉咸安建设,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单位的审计监督,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永远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冲锋号,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持节用裕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紧要处,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凝心聚力加快打造“四个首善之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咸安篇章而团结奋斗!
名词解释
1.“三重”“六个一”机制: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实行“一名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机制、一笔专项经费、一定五年”抓落实。
2.“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改造建设10000间乡村旅游客房,做好1000桌农家饭,研发100道适合各方游客的咸宁特色菜。
4.企业开办“1050”标准:“1”即一事联办,“05”即0.5天办结,“0”即零费用。
5.个体登记“110”模式:政务导办一口说清,资料齐全一次办结,零费用。
6.“三区三线”:“三区”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即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8.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9.“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