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突出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五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中国碳谷、PCB第三极、国家重要新能源基地。实施产业项目280个以上,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即信维高端MLCC、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三立诚PCB线路板、艾华高端被动元器件、江丰电子二期、博翔高性能复合材料、长天新能源电池研发、国联水产品深加工扩建工程、福德电气电池检测系统、华兴玻璃二期,力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3%以上。聚焦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引导更多骨干企业“入链进群”[20],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深化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力争上市企业突破10家。开展“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21],切实稳住现有入规企业、培育更多临规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等国省企业品牌100个以上。支持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与华为及其生态圈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分别新增“上云”“上平台”[22]企业450家、200家以上。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建好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各园区开展“潇湘财银贷”试点,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新增信贷投放28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社区电商等新业态成长,持续实施“数商兴农”工程[23],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快递配送体系。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争取启动国家电容器质检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推进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达到12%以上,占GDP比重达到2.1%。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新建10家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四大实验室”[24]等交流合作,争取在新一代汽车(新能源车)电子用高可靠性铝电解电容器、大尺寸硬脆基片超精密表面加工装备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发一批创新产品。落实人才新政25条,研究出台重点领域的特殊人才政策和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引进培育一批紧缺型、关键性人才,建设好人才公寓,切实解决好人才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提升“五好”园区支撑力。落实“1+3”政策体系[25],坚持益阳高新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发展定位,支持县市区创建省级高新园区,新开工、新投产园区工业项目各100个以上,实现主导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60%、58%以上。突出绿色发展和“亩均效益”导向,力争园区亩均生产总值突破100万元、亩均税收超14万元。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质升级园区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抓好各项改革。深化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实施年度重点改革“揭榜挂帅”行动,重点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交易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智慧+”农业发展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力度,实现经营能力明显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试点,确保市新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供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
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理念,聚焦五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十大新兴工业优势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参加“港洽周”“中博会”“进博会”等节会活动,办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专题活动。创新开展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支持开展经促招商,加大与芝麻资本等战略投资者对接力度,新签约落地“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50家以上,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增长10%,利用域外省内资金增长10%,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以上。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机制,更加注重考核签约项目的注册率、到资率、开工率,千方百计为招商引资项目投产达效保驾护航。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利用“一带一路”、RCEP等平台和湖南已搭建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体系,落实稳外贸“10+X”支持政策,深化对非经贸合作机制,做大外贸进出口总量,实现外贸进出口额增长8%。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建,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争取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纳入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深入实施外贸企业“破零倍增”行动,解决好优势企业“两头在外”“实绩外流”[26]问题,支持奥士康、艾华集团、维胜科技等重点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长春经开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示范片创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完成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开展违法用地存量清零、增量零增长“双零”行动,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扩大镉低积累水稻种植面积。探索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严格粮食收储管理,力争全年粮食收购8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