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武警、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发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深入推进。成功举办“湘台茶香会”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益阳与巴西瓜鲁柳斯市结成友好城市。档案史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水文、气象、移民、援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中央、省属驻益单位,向热心支持益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有待进一步巩固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市场主体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经济外向度仍然不高,对外贸易不活跃,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差距,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还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加快益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切实加以解决。
关于2023年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仍然面临“三重压力”[18],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和空间仍然充足,这为我市稳住经济基本盘、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和条件。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担历史使命,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胜利荣光。
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富饶、创新、活力、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益阳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46.8亿斤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抓项目促投资。科学研判国家政策投资方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领域,力争全年立项争资同口径增长4%以上。完善领导联系项目、问题调处、督查督办、激励考核机制,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谋划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5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68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即金塘冲水库、安化抽水蓄能、益阳电厂三期、益常高速扩容、张新高速益阳段、新型电力建设工程、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工程、洞庭湖生态疏浚工程、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中心。加快推进宁电入湘、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国道319资阳段、常鲇航道等项目建设,推动益芦航道、澧资航道、桃益航道开工,争取大通湖、赫山、安化通用机场先行开工,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建及改建5G基站1200个。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提档升级住房、汽车、家电等实物消费,活跃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大力培育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农村消费等消费增长点。持续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0家以上。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加大“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和推介力度,推动旅游公路、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山乡巨变清溪景区创建5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突破10家;办好2023年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实现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企业帮扶,持续开展“纾困增效”行动,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给直兑”,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用工等现实困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项目审批提速、经营成本减负、市场环境提质、权益保护提标等行动,加强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好园区项目全程帮代办,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19]建设。扎实开展“清风行动”和万人营商环境“好差评”活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