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重视关怀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商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商丘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中心城区辐射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商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探索实施的产业倍增计划、中心城区崛起计划、上市清零计划、百万回归计划等工作举措,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支撑保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讲政治、重担当、作表率、开新局”的工作要求,聚焦建设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全力推进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致力打造“七个强市”,深入实施“七大行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团结拼搏、担当奉献、善作善成、勇创一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努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商丘绚丽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目标“一中心、一定位、一引擎”,落实“七个高质量”工作举措。

  一中心,即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锚定打造全国一流省辖市,优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商丘城市能级和量级,增强区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建成产业、科教、医疗、商贸、文旅等区域中心支撑体系,商丘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巩固提升。

  一定位,即“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发展定位。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建设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先导城市,成为“双循环”格局中重要节点。完善“空水铁公”交通体系,建成高铁、普铁货运集散基地和临港、临空经济区,打造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一引擎,即把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成型、三年提升、五年兴城”,到202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级开发区,打造生态优良、智慧智能、区域协调、活力迸发的开发区样板,成为商丘未来30年新的发展平台、新的发展载体、新的增长极。

  “七个高质量”:

  (一)高质量构建产业体系。致力产业倍增不放松,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做强工业,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3个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培育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一批未来产业,“3+4+N”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做优农业,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地位进一步彰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推动商丘从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做活服务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全市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达到3500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持续实施上市清零计划,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企业在境内主板上市。

  (二)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战略力量,构建以重点实验室为引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科技创新基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2%以上,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三)高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按照“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的城乡一体发展体系,合理划分产业、生态、城镇空间,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一核两翼三区四维”城市发展定位,持续实施中心城区崛起计划,打造“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城市品质,塑造“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城市面貌,全面建设智慧美好现代品质之城。推进县城建设扩容提质,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壮大县域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更好发挥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分类统筹城镇特色健康发展,提升重点镇支撑作用,提高小城镇服务功能和就业承载力,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商丘样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2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