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济源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高品位实施城市更新。实施年度城建项目45个,完成投资80亿元。新建城区道路19.5公里,完成31条超期服役道路、68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打通13条城市断头路、环城物流快速通道,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启动41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新增城市管网58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5%。传承历史文脉,在城市精致建设中嵌入特色文化元素。积极推进特色精品街区建设,在5个街道各打造一条特色文化商业步行街、一座城市书房。加快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公租房、保租房6000套。制定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开展问题楼盘化解攻坚,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一批精品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消除公园绿地覆盖盲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高效能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疏堵结合,持续开展城市“四治”,推进卫生保洁、生活垃圾分类等精细化管理,强化烟花爆竹、养犬管理、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行“1+7”城市综合执法模式,发挥城市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作用,压实部门、街道、网格等层面责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全域创建、全程创建、全员创建,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管理日常,健全常态化检查考核督导工作机制,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五)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扛稳“米袋子”、守住“菜篮子”。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7万亩水毁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万亩、总产稳定在2.3亿公斤以上。大力发展种子农业,壮大蔬菜制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蔬菜制种3.6万亩、小麦制种2.9万亩、花卉制种200亩,加强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筑牢种子安全防线。

  提升农业发展活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综合种养业。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肉兔、怀药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乳制品、生猪、饮料3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化联合体,争创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特色村3个,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完成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市创建任务,建设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鼓励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多元发展,开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增长至80%以上。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1”工作,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强化农村宅基地和自建房管理,打造人居环境精品村20个、示范村100个。完善乡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乡村运营服务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市。坚持乡村旅游一体规划,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建设休闲旅游村庄20个,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创建全国乡村休闲旅游先行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保护,以“微改造”“微修复”强化风貌管控,传承地域文化,留住乡愁根魂。

  (六)全力拓展改革开放深度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完成管理机构设立、空间规划调整和功能布局,实行“菜单式”放权赋能,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建设,完成国企改革3年行动任务,推动投融资公司转型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等各项试点工作。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争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规模,推动设立创新创业、产业投资、风险缓释等不同类别基金,力争基金总规模30亿元以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0亿元以上。启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更高层次扩大开放。深度融入郑州“1+8”都市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互利共享,开工建设济洛、济沁、济孟快速通道和南太行旅游公路二期。强化与周边地市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省际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高端突破“双招双引”,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和指导目录,创新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中介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组织参加国家、省重大经贸活动,举办白银文化博览会暨第二届白银文化节、长三角新兴产业招商对接会等专题招商节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申建河南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标准打造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标杆园区。

  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出更多具体联办事项。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实现线上线下“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优化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帮办机制,落实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推进联合“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做到“监管无事不扰、服务无处不在”。继续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加强企业投诉举报事项办理,真心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有地位、有尊严、有荣誉,构建清清爽爽、清清白白的“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七)全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工业汽源、城市热源更新替代,完成国能热电关停退出,推进霖林环保、中联水泥脱硝深度治理,PM2.5年均浓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主要指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狠抓全域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全面实施废水污水提标治理,推进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广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试点成果,实现污染土地安全利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3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