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添翼计划:为加快企业梯次培育,不断壮大市场主体,焦作市决定实施“添翼计划”,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企业“四转”。
6.韩愈文化“六进”活动:韩愈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社区)、进景区、进公共场所。
7.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推动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加快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转变,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12月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到3000万,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实现“技能河南”目标。
8.四个一:在平交路口设立一个黄闪灯,提醒过往司机;设置一组减速带,降低车速;放置一组警示标志,提醒前方有路口;安装一组测速监控,对超速行为进行处罚。
9.四道杠:在国道、省道、地方道路沿线T字形路口支路进入主路前,设置四条减速带。
10.“三零”创建: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11.六防六促: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涉疫涉灾纠纷、促群众安全和康。
12.三三制:在政策制定中参与人员1/3为党政干部、1/3为服务对象、1/3为专家学者,充分集中三方的意见,让政策更接地气、更切实际、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13.七项重点工作机制: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财政税收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14.五个必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15.两个确保: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16.十大战略:2021年9月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路径,指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17.十大建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技能河南建设、设计河南建设、标准河南建设、信用河南建设、书香河南建设、体育河南建设、法治河南建设、平安河南建设、美丽河南建设、清廉河南建设”。
18.两个依靠:省委书记楼阳生为焦作指明的发展路径,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
19.四个聚焦:焦作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创新引领,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
20.一区一都两基地:孟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孟州产业定位,即:装备制造转型示范区、毛皮加工贸易之都、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1.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22.四定四比: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奖惩;比谋划储备、比建设进度、比投产达效、比纳统入库。
23.项目三率: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
24.一区两园:按照“三化三制”改革要求,我市在原高新区基础上,积极整合扩区,增设河阳工业园区、南庄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两园的协同发展格局。
25.四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
26.怀川英才计划:为强力推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焦作市决定大力推行“怀川英才计划”,创新实施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为建设中部地区新兴科创名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其中包含产才融合发展行动、产教融合发展行动、区域人才融合发展行动、数字化融合发展行动、人才生态融合发展行动、资源融合发展行动。
27.“1+18”人才政策:“1”指《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怀川英才计划”强力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18”指《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人才引育工作办法》《吸引博士后等青年人才来焦留焦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等18个人才引育政策。
28.人才十百千计划:引进和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包括硕士和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科技拔尖人才十人以上;为农村培养技术精通的农民技术员、农民经纪人等乡土人才百人以上;实施校企合作,为企业引进技术工人千名以上。
29.文旅IP:指文化和旅游要素融合下,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独特价值体现的知识产权体系。文旅IP具有精神性、独特性、商业性、传播性等特点,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景点、旅游产品,也可以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一个成功的文旅IP需要拥有:故事、形象、情感、文化背景以及后续延伸的产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