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不懈兴产业、促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紧盯美丽健康、智能制造、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谋划实施产业项目58个,总投资110亿元,完善产业支持政策,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抓好中原美谷、联东U谷、颐高数字科创中心等项目续建和招商入驻,形成更多产值和税收效益。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加强与诚合资管等基金公司合作,基金对外投资规模2亿元以上。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一带一城两片区”,重点打造以民宿、餐饮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全产业链,丰富汉服、研学、剧本娱乐、动漫等文旅业态,推动白马寺片区改造、河洛古城二期及民宿集群、白马初园等34个文旅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牡丹文化节前,洛白路取直改造、释源广场景观提升、铜驼暮雨街区改造等项目完工。强化对接合作,力争招引头部文旅企业2-3家,叫响“行走洛阳、旅居瀍河”品牌。强化产业提质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更高水平“三大改造”项目17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开展“智改数转”入企诊断活动,对洛正药业、恒佳机车等10家企业进行诊断评测,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三)坚持不懈抓创新、激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加速布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中原美谷、联东U谷、颐高数字科创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研究-开发-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条,科学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构建创新平台升级培育体系。全年新增创新平台及载体7家,总数达到77家。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开展“高企大讲堂”,建立挂钩帮扶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中小企业备案52家。支持企业开展“四有”研发活动,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面。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发挥洛阳市人才工作站(中原美谷)等平台作用,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来瀍学习生活、创新创业。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实施“拨投结合”支持成果转化模式,鼓励发展创新投资、股权投资,引导更多市场资本参与前瞻性硬核技术投资。加强技术合同登记政策宣传,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服务,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7.2亿元。
(四)坚持不懈强基础、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植入产业思维,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竞争力。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高标准抓好“两建设、三改造”,谋划实施69个改造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金家街片区城市更新,加快在建安置房建设进度,交付安置房1223套。新建提升桥梁、道路5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7个4741户,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抢抓国家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机遇,准确把握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市场方向,加快谋划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抓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市政排水管网修复和积水点治理,打造宜居韧性城市。稳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新建社区体育公园3个,公厕5座,公共停车场3个、泊位1418个。建好用好18个邻里中心,推进“七个中心”融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邻里中心运营管理,整合服务功能,推动资源互补,全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达到24个。将“四化”与“北国花城”建设相结合,丰富配置、合理布局,建设点位5类15处,打造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国家、省、市政策,出台优惠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房展交易会、返乡置业对接会等活动,活跃房地产销售市场。统筹做好“保交楼”、问题楼盘化解,全力以赴纾企困、解民忧,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深化青年友好城区建设。依托青年创业中心及青创联盟,持续实施青年创业扶持行动,扩大外联资源,增进沟通交流,打造“青创瀍河”青年创业沙龙品牌,开展创业主题讲座、文旅体验及推介活动20期以上。
(五)坚持不懈美乡村、助振兴,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抓好产业、就业“两个关键”,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500万斤以上。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以富民增收为导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快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二期)、拦沟农业种植等5个特色产业项目,推进白马寺镇5900亩集中连片蔬菜种植,打响白马寺镇富硒时令果蔬品牌。抓好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提质升级,丰富多元化乡村业态,培育一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聚焦农民需求,开展特色种植、农产品网络营销等订单式技能培训,培养更多乡村技能人才。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供排水市场化运营、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户厕改造1931户,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分级分类开展“三村”创建。有序推进3类18个集镇建设项目,提升集镇建设水平。以乡里中心为载体,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推广“公建民营”“场所换服务”等市场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常态化推进“三清两建”,培育“三自”组织。深化“三变”改革,分类梳理闲置低效资产资源,推动涉农社区平台录入全覆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85%以上。全区6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2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六)坚持不懈深改革,促开放,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系统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转型方向,深化国企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支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创新用活投融资工具,推动平台公司取得AA评级,增强核心功能,提高平台融资和化债能力。做好街道、社区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确保各项工作衔接有序、运转高效。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落实稳外资系列政策,开展外商外资招引活动,支持洛阳天浩泰、高弗特等企业扩大外贸出口。依托颐高数字科创中心、烈火蓝鲸直播基地,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平台”新模式,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6%,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20%。以更实举措推进招商引资。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全员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综合运用院校成果转化、商会协会、省市资源、企业家联盟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参加第33届世客会、省投洽会、牡丹文化节等各类经贸活动,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以更严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五件事”,扩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范围,落实有诉即办、免申即享等重点任务,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前移至少5个位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完善“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等便民举措,真正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腿。常态高效推进“府院联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营造重信践诺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