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强陆海统筹,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力保障港口、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深耕海洋第一产业,坚持疏近用远、优近拓远,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从育苗到预制菜的产业体系发展,抓好崖门、广海、横山、沙堤四大渔港升级改造,力促广海渔港渔获物集散中心建成使用,打造渔港经济区。壮大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抓好三埠新港码头、广海湾鱼塘港建设,持续做好LNG省储备集散基地前期工作,力争川岛海上风电项目动工,积极打造沿海能源基地。拓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快研究海域使用权融资抵押,积极开发滨海旅游,推进川岛宿集、浪漫海岸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海洋旅游品牌。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里蕴藏着江门发展的广阔新天地。我们要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势头,奋起“百千万”,激活“潜力板”,推动县镇村实现精彩蝶变,奋力开创江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三)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持之以恒实施“链长制”。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做强链条、做大集群,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硅能源、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产业链,力争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超45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620亿元,锚定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加速前进,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巩固提升金属制品、家电、造纸及纸制品、摩托车、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链,支持35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传统行业立足优势增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推动产品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品类创新、功能升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船舶与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构筑发展新优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氢能源、深海装备、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多措并举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完成探测器主体结构安装,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创建省实验室,力促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通过省重点实验室验收,加快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争取新增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45家以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完善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3000家、升规入统100家以上,着力打造本土科技型骨干企业。持续推进“揭榜挂帅”,支持企业联合攻关“卡脖子”难题、加速国产化替代。发挥新型储能产业联盟作用,开展储能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全面深化与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联动发展。争取省级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立项超30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水平。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制定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重点领域领军人才、博士博士后。成立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做强产业工程师联盟,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技能人才,推进“园区技校”和“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新增培育技能人才2万人,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量质并举培育企业梯队。通过精准引导、靶向扶持,推动链主企业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支持中创新航、隆基绿能、大长江、亚太森博、海信、李锦记等做大做强,力争全市产值超百亿企业取得新突破;壮大产业链中坚力量,支持富华重工、新达新、依利安达、德兴环球、德昌电机等大型骨干企业勇挑大梁,力争产值超50亿元企业达12家,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和8家总部经济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企业数量倍增、产值倍增、利润倍增,力争全年新增9家国家级“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纵深推进“金种子”行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超70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超30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力促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培育质量标杆企业,让高品质成为江门制造的内在基因。
制造业是推动江门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和强大底气。我们要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不断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增强动能,展现江门作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新担当。
(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
强化有效投资硬支撑。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发挥市重大项目指挥部与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力争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500亿。锚定工业投资保持超千亿目标,全力推进中创新航等项目稳产达产,力促隆基绿能、联塑班皓、富华装载机、芯联电、中建海龙等项目投产,加快信义节能玻璃、牵牛生化制药、欣龙隧道装备等项目建设,推动美达锦纶、宝达金属、迪马一期等项目开工。开展“百企千项”示范行动,推动超500家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超400亿元。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加快国省道建设,实现G240新会会城至司前、台山大江至那金贯通,加快G325开平段改扩建、鹤山段开工、恩平段立项,建成S532司前至址山段,织密通达大型产业集聚区路网。推动台山通用机场开工,加快江门支线机场选址,力争纳入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推动台山、鹤山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强水利工程补短板,推进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和17宗新增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分阶段开启海岸线5G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千兆宽带覆盖率,全力创建全国“千兆城市”。持续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把资金用在“打粮食”的地方。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和应用场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