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持续加强软硬联通。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建设,加快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提升江门站枢纽功能。主动谋划跨珠江口交通对接,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完成中江高速扩建,加快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力争南新高速上半年动工。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快深江经济合作区5万吨公共码头、崖门出海航道三期等前期工作。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证券、金融仲裁基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合作,大力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支持更多企业赴港澳开展跨境信用融资。积极申报“港澳药械通”,争取试点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深入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拓展粤港身份互认应用场景,打造跨境通办服务新样板。
全面深化城市合作。携手港澳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积极承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成果转化,对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加强金融、大健康、教育、文旅等产业合作发展。与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启动区,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深圳建设“反向飞地”。加强与中山对口产业协作,加快中科富海等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佛山、东莞等市产业转移,推进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新模式。
扎实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办好第七届世界青年大会等涉侨活动,全面提升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加强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实施华侨华人人才“汇聚”计划,凝聚侨务高端智库智力资源。推广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推动“侨梦苑”、珠西创谷等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逐梦湾区、筑梦江门搭建更大舞台。
当前全省正奋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我们要把握“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江门所能”,积极作为,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二)加力提速奋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新会在全国百强区中争先进位,蓬江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江海加速迈入全国高新区50强,鹤山加快建设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支持台山、开平、恩平比学赶超,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聚焦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引导各县(市、区)锚定1-2个产业主攻方向精耕细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家电、食品等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继续做大做强建筑业,推动建筑企业提资质、优品质、拓市场,力争建筑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集中资源建好三个先行启动区和主平台核心区,力争各项重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实现集聚区规上工业产值超4000亿元,主平台承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总投资不少于280亿元。支持蓬江健康食品、江海安全应急、新会新能源电池、台山汽车零部件、开平水暖卫浴、鹤山硅能源、恩平智能装备等一批特色产业园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着力发展镇域经济,把镇当县城干,力争今年GDP超百亿镇街12个以上、超50亿27个以上,培育更多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推动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步、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址山等8个工业重镇加强整体空间规划联动,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融、设施互用,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成为我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亮点。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推进“田长制”,大力实施江门“广东第一田”提升工程,扩面提质5万亩示范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6万亩;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楼房养猪、叠层养禽等立体养殖模式,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好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深化新会陈皮溯源系统应用,培育高端丝苗米品牌,布局预制菜全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新增“粤字号”、绿色食品等农业品牌8个,打造好“江门优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创新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优质旅居度假目的地。持续推进富民兴村,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三块地”、“社村”合作等改革,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力争今年80%村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90个村超1000万元。
聚力打造美丽城乡。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深化重要发展片区规划研究,加快推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融合发展。注重城市美学,提升设计水平,加强城市天际线、水岸线规划管控,美化靓化城市立面。深入整治城市人居环境,开展断头路整治行动,加快丰乐北路、甘棠路等项目建设,开工改造不少于34个城镇老旧小区;全面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补齐住宅小区配套管网缺口,新建、改造城镇生活污水管网不少于100公里;持续完善城市供水设施,新建、改造供水管网不少于100公里。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重点抓好典型镇示范引领,建好共和、崖门等6个典型镇,示范带动全市圩镇整体提升。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深入推进60个典型村培育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双百行动”,做实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试行驻镇规划师制度,用美学重塑乡村。抓好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持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力争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0%、完成80%以上整村厕所改造提升,新建农村公路超100公里。高质量建设开平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风貌美、人气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