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钢铁产业扩量提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提升粗钢加工转化成高性能精品钢材的比例。开工建设广钢3号高炉,实现盛隆二期技改、欧冶链金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国电、神龙、天地和等在建产业链条项目加快建设,延伸发展钢铁下游精深加工,加快产业提层次强实力;服务广钢、盛隆等重点龙头企业稳产增产。
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破局壮大。突破补齐铝水短板,精准拓展铜材下游加工,着力完善有色产业链。开工建设新疆特变电工生态铝产业链项目、广西华昇二期、起帆电缆等项目,推动五金铜材卫浴产业园项目陆续投产,加快金川二期、久恒铝业等项目建设,精准对接招引一批铜带、铜棒、铜箔、电线电缆等铜材加工企业。支持金川、华昇等企业打造数字化行业标杆。
推动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促进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开工建设川金诺10万吨磷酸铁锂、粤桥10万吨磷酸铁、华润水泥上思新型建材产业园、长科年产5万吨高胶粉等项目。保障长科、川金诺、恒港、华润水泥、源盛等重点企业稳产增产。
推动粮油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引导粮油食品产业向精品饲料、面粉、海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多元化发展。开工建设益海嘉里粮油综合加工、鼎佳预制菜等项目,重点对接金钱、园丰等一批饲料加工龙头企业投资建厂,保障好大海、惠禹、澳加、枫叶等重点企业达产增产。
培育壮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投资投产。实现瑞泰激光、中润重工、蔚多、美控、瑞吉联一期等竣工,推动防城港电厂三期、环峰热能、瑞吉联二期等开工建设,加快红沙核电、防城港海上风电、上思抽水蓄能电站、门崖岭风电场、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一期、龙源山茶一期等建设,大力引进深圳光子晶体项目。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支撑,深入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市理工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开办产业职业学校,办好“盛隆班”“金川班”现代学徒制订单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完成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30项以上、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6家以上,推进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精心打造一批人才团队示范平台,以求贤之心引才、以期许之心育才、以舍得之心留才、以包容之心用才,用心营造人才“引育留用”良好生态。
防城港因实业而兴,必然要靠实体经济赢得未来。目前,全市“4+5”产业现有在建、即将开工和已落地的10亿级以上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超2900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2400亿元。我们要锚定加快工业振兴“主航道”,点燃项目“强引擎”,澎湃创新“原动力”、筑牢人才“引凤巢”,奋力在更高起点挺起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工业“脊梁”。
(五)推动“三项增效”,促进现代服务业壮大发展。服务业一头连着企业生产,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要持续助力服务业解困局、稳预期、增信心,推动加快恢复发展。
推动现代物流业提能增效。高水平构建中国—东盟国际现代物流中心,推进渔澫港区煤炭储运基地、西南有色金属矿产品交割交易中心、特种车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一期)后续工程,开工建设防城港电商快递物流园、东兴跨合区口岸物流产业园、东兴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上思十万大山物流园、企沙危化品车辆服务中心、凯森智慧仓储物流中心,推动北部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平台、防城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成运营,推动北港防城港新通道联运中心建设。加大频次开行防城港至香港外贸集装箱等直航航线,谋划开通防城港至东南亚、至海南洋浦港(八所港)直航航线。争取获批“十四五”国家骨干型冷链物流基地。确保港口货物通过能力突破2亿吨,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1.7亿吨、100万标箱。
推动平台经济提量增效。推进我市再生资源交易、航运贸易金融、碳汇交易、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五大平台”建设。支持北部湾金属交易中心做大做强,引进国内一流平台企业入驻。以打造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规划完善云朗科技园二期建设,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集聚发展。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中国东信系列智慧平台落地建设,积极引进一批企业研发、销售、采购、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抓好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建设。
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消费恢复和稳定增长,鼓励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中心区CBD中央商务区等提升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商贸中心、步行街,持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出台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支持措施,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北港故里、企沙渔港特色街区等建设,推动中心区伏波路“夜市一条街”、阳光海岸沙滩夜市、白浪滩夜市等提档升级,支持各县(市、区)打造若干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规范便民夜市发展。支持“小店经济”发展,让街头小店重拾发展信心,以鲜活市井气点燃城市烟火气。
(六)聚力“三个促进”,接力描绘和美乡村新图景。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全面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 “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设10.6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灭荒复耕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68.85万亩以上。推动那垌水库、那板灌区节水改造、小陶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载体,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一批蔬菜基地,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以上。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实施预制菜产业培育行动,支持发展特色预制菜。精心做好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品牌培育大文章,推进肉桂八角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香料精深加工发展,提升肉桂八角、金鲳鱼、金花茶等农业品牌影响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把好品牌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