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打造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水源保护放在首位,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EOD模式完成片区综合规划和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大梧桐国际会议中心用地选址和建筑概念方案形成稳定成果。编制大望、梧桐山片区交通优化方案规划,加快东部过境高速大望立交建设,建成大望桥拆除重建工程。启动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二期建设,开展老瓦房综合整治,打造一批公共住房示范项目。
统筹推进各片区建设。高标准打造新罗湖城市会客厅,实施片区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笋岗客整所综合上盖开发,启动笋岗片区DY03单元土地整备、开展DY04单元更新前期工作,完成深业泰富-人才市场-大兴汽车地块更新计划立项。高质量推进湖贝、蔡屋围两大统筹片区建设,加快湖贝一期A4地块建设、A1地块产权注销,完成一期剩余地块项目签约;推进蔡屋围一期子项目A、B建设,C实施主体确认,完成二期项目签约。加快推进泥岗片区、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更新改造等片区建设,完善城区功能、扩大有效投资。
(五)坚持试点落地、重点突破,加快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提高改革显示度、贡献度。
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围绕港人生活、港企成长、产业融合、空间拓展等领域,加速推进首批授权事项落地。深入研究珠宝玉石、黄金金融、专业服务、通关便利、跨境医疗、跨境消费、港味餐饮等17项改革项目,争取纳入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力争更多改革事项在罗湖先行先试。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产业空间、消费、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重点领域下功夫,努力实现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聚焦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低效空间活化利用,坚持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探索高密度城区二次开发新模式。打造高标准优质产业空间供给,大力实施“工业上楼”优质产业空间行动计划,开展存量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试点,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探索东门商业管理运营新模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聚焦要素、政策、法治、政务、产业、城区六大领域,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核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惠企服务全面升级,构建功能全、运行畅的智能化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做到企业诉求解决回复率100%。聚焦港资企业商事审批,打造“信即办”审批新模式,促进粤港澳产业要素便捷流通。深化政务服务“免证办”“自助办”“跨域通办”,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落实市场主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罗湖分窗口建设。
(六)坚持建管并重、提质扩容,加快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城区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区。
巩固交通枢纽地位。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对外交通辐射,高质量开展罗湖北站枢纽建设,建成东部过境通道市政连接线,构建“一环六射”对外战略通道格局。完善区内轨道网络,加快地铁11号线二期、5号线西延罗湖段建设,推动25号线罗湖段纳入建设规划,争取地铁24号线北延至木棉岭片区。优化骨干路网和微循环体系,划分14个微循环实施单元,分批推进交通改善。开展无人驾驶公交线路试点,推进6处立体停车项目建设,完成整治改造未移交道路134条、“机非分离”4.7公里。
持续完善城区品质。深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完成面向2035年的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重点支持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创新型产业等用地需求。营造美丽城区环境,推进山海连城、公园群落、生态廊道建设,打通围岭公园-东晓公园-布心公园、红岗-围岭生态连廊、银湖山郊野公园-红岗公园生态连廊三大节点,高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型”低碳示范公园和“零碳排放”翠湖文体公园,新改扩建公园5个。坚持“以文美水、以水兴城”,高质量建设莲塘河、布吉河、金湖上下库、小坑水库碧道。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梧桐山毛棉杜鹃花会、洪湖公园荷花展以及东湖公园菊花展等一系列特色花事活动,重塑爱国路迎春花市盛况。高品质推进国际化示范街区建设。规范和提升户外广告设施,打造一流市容环境。
全面提升智慧能级。加强BIM/CIM平台建设应用,搭建“一图一平台N应用”城区空间可视化应用体系,强化基础数据、业务数据、智能终端与平台融合,支撑城区智慧管理。强化群众诉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接诉即应”,突出“弱信号”预警,强化系统性多发事件挖掘,推动实现源头治理。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建成区级物联网平台,累计接入物联设备2万个,重点场所公共无线局域网覆盖率达100%。开展“智慧水务”(二期)建设,提升“水安全”监测预警能力。
打造低碳先锋城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罗湖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1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持续开展碧水巩固提质行动,启动第二批小区正本清源巩固提升。开展“两山”基地创建,新增5个市级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700千瓦、新能源充电桩500个。建立“双碳”引导基金,完善节能减排降碳资金专项扶持政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七)坚持以文化人、文明育城,加快打造文明典范样板城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弘扬“先锋精神、奋斗文化”,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