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城区文明气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深化渔民村、东门红色村、罗湖桥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发“文明时空银行”系统,建立文明实践量化指标体系,完善“8+N”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打造罗湖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弘扬诚信文化,打造诚信商圈,评选表彰诚信企业,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建设注入诚信力量。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全天候巡查整改,让文明之风在罗湖兴起来。
提升文化发展质量。加快重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一馆一中心”、国际艺术博览交易中心建设提速,推进罗湖美术馆升级改造,深化罗湖主题博物馆、深港艺术交流展示中心规划研究。新建悠·图书馆2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实施主旋律精品工程,加快纪录片《迁徙老人》、科幻电影《致爱星球》拍摄制作,创作文艺精品5个以上。深挖水彩资源优势,打造水彩交流重镇。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粤剧周、岭南文化艺术季、戏剧嘉年华等文化活动,让多彩文化在罗湖亮起来。
协调发展体育事业。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高水平建设体育强区。完成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二期)建设。高质量办好梧桐山登高赛、深圳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承办中国网球巡回赛等精品赛事。全年举办智力体育赛事5场以上,打造湾区智力运动高地。大力发展电竞产业新业态,推动天美电竞制作中心演播室集群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电竞赛事落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体育场馆“一键预约”服务效能,开展体育促消费活动,新增室外智能健身房4个,让群众体育在罗湖热起来。
(八)坚持多办实事、广增福祉,加快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以不渝初心,守“人民的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续办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学位建设,新改扩建学校5所,新增公办学位4500个。实施新品质学校培育行动,新成立教育集团2个以上。引入优质资源合作办学,争取2所以上优质学校品牌落户。高质量实施“领鹰工程”“苗圃工程”,不断提升师资力量和水平。支持翠园中学等名校改革创新,打造区域乃至全国名校。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开展课后服务质量评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前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做强“幼有善育”罗湖模式,破解小幼衔接难题。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深化罗湖医改,完善以健康为导向的医保制度改革,打造“防、治、康、养、护”全链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控体系网底建设,强化健康教育,从容高效应对疫情防控各种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成区疾控中心、罗湖医院集团生殖医学中心及医学检验中心新址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和春风院区拆除重建工程。全面推行“区域社康中心+社康中心(站)”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推动笋岗、东晓社区医院建设和10家特色社康中心发展。开工建设全市首家集婴幼儿照护服务、早期发展指导和人员培训于一体的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盘活各类存量房源,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400套。加快推进景福花园片区、船步街片区等6个棚改项目。出台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新建街道长者服务中心2个、社区长者服务站3个。开展800项民微实事,举办“罗湖慈善周”社区慈善文化节,提升服务群众质效。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落实各项对口帮扶任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多新成效。
(九)坚持精细管理、防患未然,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安全城区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健全大安全体系,增强防风险能力,推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严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重大风险。深入推进维护政治安全九大专项行动,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妥善处置重点房地产企业涉稳风险,有力有序推进涉众金融、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化解,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全面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织密织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全力确保城区运行安全稳定。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应急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增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和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守不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底线。以“四个最严”为指引,持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全力保障人民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信息网络、自然资源等八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罗湖。
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搭建整体统一的框架体系,高标准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一体两翼三融合”小区治理格局,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及包案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全面落实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1+7”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10+81+N”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功能,深入推进突出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和多元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去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十)坚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