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生福祉不断攀升。实事办理成效明显。十项民生支出7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重点民生项目181个、微实事1600多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家政服务超市”开业运营,连樟村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顺利启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9万余人次,新增就业8970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保参保187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9%以上。连樟村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市社会福利中心获评省三星级养老机构。首家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77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1户。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启动13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程,市政府旧址新建公办小学及幼儿园项目加快推进,公办峰光实验幼儿园顺利开园,市二中综合楼、青塘益海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新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1500个。侧塘、波罗坑等16个教学点成功撤并。校内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11],“双减”[12]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卫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94.7%,医疗资源和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黎溪镇卫生院等4个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荣获国家级认证,九龙镇卫生院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二级专科医院,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广东省卫生城市复审。
(六)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全面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做好入境人员和重点人群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零报告、零扩散”。5间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超万管。截至目前,全人群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00万剂次,全人群全程接种率和60岁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率均超过85%,不断扩大免疫屏障保护圈。风险防范有行有效。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市应急指挥中心,组建本地应急专家队伍和危化品应急处置兼职队。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效果明显,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进一步深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4.3%、79.4%,英红镇锦田村、大站镇大塘村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严厉查处食品药品案件380宗,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隐性债务实现历史性清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平安创建有为有成。深化平安英德建设,综合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得到巩固,涉毒、涉电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遏制,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段维稳安保任务,群众安全感在全清远排名第一。“信访超市”规范化运行,初信初访快速处理,信访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国防教育、民兵整组、兵员征集、双拥共建等任务。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四风”[13]、树新风,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高。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0件和政协提案95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14]改革,行政许可类事项网办率达100%,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9.4%。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目标,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841户,企业户数增长12.5%。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秩序治理,“双打”[15]工作在清远市名列前茅。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退役军人、审计、统计、档案、史志、人防、气象、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工会、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来取得的这些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帮扶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英部队和各驻英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英德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快、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还不够大,优质项目储备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缺乏强劲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不足也制约着高质量发展。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够快,城镇化水平不够高,中心镇、重点镇集聚辐射能力还不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实力偏弱,新增高质量税源有限,刚性支出大,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少短板。四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较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五是少数部门和干部的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仍需加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