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完善“两站一场”周边交通配套设施,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落实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管理“双段长”制,大力开展“净路行动”,稳步推动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建设,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深入推进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堵点整治12处,建设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提高城区道路通行效率。规范公共停车秩序,新增智慧公共停车位1200个。
四、持续提升城市建管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共建共享,按照一流城市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全方位提高城市颜值品位和宜居宜业水平。
科学优化城市空间。以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发展格局为引领,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和建设密度分区规划,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健全城市建设议事决策制度,严格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等破坏性建设问题。加强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等设计管控,优化“两河四岸”、体育会展中心等重点区域景观设计。
系统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推进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建设,加快惠州南站“站城一体化”开发,打造高品质“城市会客厅”。继续实施城市“微改造”,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标识设置,提升主要干道、高速路口等重要节点形象。启动市政广场升级改造,加快半岛滨水公园建设,完成体育文化公园一期升级改造。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治体系。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6个,新增实施“三旧”改造26万平方米。
精细推进城市管理。建设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完成智慧城管系统扩展项目,提高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数字化水平。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市容秩序专项整治,推进镇街流动商贩临时疏导点建设,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着力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市”。重拳打击跨境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加快“一镇街一弃土受纳场”建设,努力实现区内土石方受纳平衡。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实现“无违建镇(街)”创建工作全覆盖。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十大攻坚”行动,全力抓好市委“乡村振兴”专项巡察整改,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指导,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步推进拆旧复垦、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6180亩。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培育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三产融合示范镇,推广平潭淮山农业公园模式,加快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联农惠农富农。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全面优化村庄规划,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六大美丽”工程,打造18个特色精品村,推动80%以上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优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深化驻镇帮镇扶村,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倾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巩固拓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成果,健全“一村一警、一村一社工、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加快完善惠阳特色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农村“一户一宅”等“三项改革”,建立管控有效的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功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两保持三加强”,积极开展与贵州省贞丰县对口协作,实现两地互利共赢发展。
六、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治污,协同推进节能减排降碳,让惠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丽。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城区第三净水厂、镇隆第二净水厂前期工作,新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座,建成配套污水管网30公里,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动污泥“三合一”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启用。健全区域性环境问题联防联控长效机制,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推动用电大户绿色低碳转型,依法关停退出一批耗能、环保不达标企业。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全力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加快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建设,力争工商业领域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