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更加出彩。持续打响“运动之城”品牌,举办全国水球比赛等品牌赛事,国家男子水球队在我县集训,国家蹼泳队训练基地落户将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皮划艇、桨板等亲水运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体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7.2万人。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将乐运动员在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蹼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电商体系更加健全。搭建农产品出村进城桥梁,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6个乡镇直播基地,培训电商人才1100人次。持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累计投入500万元,举办首届直播带货大赛等促销活动10余场、直播活动3000余场,发放2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1300万元。第三届福建电子商务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峰会在将乐举办。
三、聚焦项目攻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干劲足。掀起“百日攻坚大会战”项目建设热潮,深化县处级领导挂包等制度,60个市县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攻坚任务,13个项目竣工投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高效供应土地1044亩,审批林地128亩,维生素D3等5个项目列入省集中开工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储备库,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格局。
招商引资氛围浓。完善招商机制,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制定“1+N”招商政策体系,建立招商引资预审、评估、决策和考评四项机制。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展“云招商”,推动闽台良种繁育中心等12个项目“云签约”,改性重钙母粒体等5个项目集中“云开工”。拓宽招商渠道,成立三明将乐企业商会,选聘27名招商顾问,收集各类招商线索150余条,实现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144.3亿元。
资金争取成效实。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9505.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13亿元,为企业争取研发补助等各类资金2890万元。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通过盘活文博小镇二期、城市停车位等存量资产,获得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8.8亿元。
园区发展势头好。开发区四期基础设施和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有序推进,投入1.8亿元,建成化工事故应急池、化工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扩园工作开始启动。着力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保障国有资本合法权益。“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252亩,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开发区获评全省首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
四、聚焦“三农”转型,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量质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18.28万亩。大力开展抛荒地整治工作,复垦抛荒地6572亩,“认田种粮”230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与谢华安院士等专家团队合作,制种面积2.7万亩,增长52%,“福香占”等优质稻种推广面积达1800亩,全国首个麻竹组培苗扩繁项目落地将乐。抓好烟叶生产,烟叶产量7.8万担,增长35%,烟农户均售烟收入突破20万元。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利用树蔸种植茯苓3100亩,全省首个红菇人工保育扩繁试验取得突破进展。培育农业新动能,引进永诚生猪核心育种场等8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温氏集团新建养鸭大棚50栋,肉鸭产能达600万羽,牲畜屠宰及冷链物流项目投产。壮大现代农业生力军,新增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家。大力发展竹木产业,成立竹产业协会,启动竹林FSC[11]认证工作。“山水将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授权合作企业达28家,建立含百余种产品的农特产品体系。
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严格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完成60个村庄规划编制,整治违法图斑65亩,存量裸房整治基本完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乡镇污水管网1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6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治理水土流失2.3万亩,“水美乡村”后扶示范区和万全、南口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完成,漠源乡下村水厂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有序推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南口镇、白莲镇和26个村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村民企合作造林6000亩、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普惠林业金融贷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拓宽碳票应用场景,建立福建金森碳票展示平台,县内新开发碳票项目9个村16.6万吨。深化“生态司法+碳汇”机制,11个案件认购碳汇1.4万吨。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一林一警”机制,建设10个“六绿”[12]工程示范点。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以蛟湖村、马嘶村为试点,盘活闲置房屋近1600平方米。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做法,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五、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提升规划质量,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13]。提升居住环境,投入1500万元完成水门街、南门街、人民路等沿街立面美化,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4部。提升基础设施,打通华南路等3条断头路,黑化改造东门街等3条道路并向16条背街小巷延伸,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形象,华山公园完成生态步道、立雪广场等重要节点建设,实施绿化彩化亮化20万平方米。提升古县魅力,着力重塑南门历史古街、水南宋代古渡口遗址等老城风貌,找回城市历史记忆。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范清理中心城区流动摊点,拆除“两违”[14]建筑约900平方米,完成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
系统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省协和医院等合作共建,4个名医工作室入驻县总医院,积极创建“无陪护”“无红包”医院,妇产儿科大楼和卫生应急大楼建成投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实验幼儿园、白莲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50个,中考平均分居全市第四,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与中科院、社科院合作成立县博物馆院士工作站、生物考古实验室,游浆豆腐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记柴窑荣获第六批“福建省老字号”,完成黄潭范氏宗祠、安仁东方军第六兵站旧址、光明禊俚乡革命委员会旧址的修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