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垣曲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6日)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提升效能,发展活力在破旧立新中充分释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成立项目帮办代办中心,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项目审批;全面推行零距离、零收费、零延迟、零投诉“四零”服务,“一网通办”可网办率达到98%以上,企业设立登记半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审批总时限压缩比例达到89.3%。开发区改革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应充分发挥,全年办理承诺制项目5个,出让“标准地”4宗122亩,累计建设标准化厂房31.7万平方米,提供全代办服务事项112件,开发区一般工业项目实现了“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圆满完成,社区居委会由11个调整为16个,社区工作人员由132人增加至196人,将群众办事频率较高的14项政务事项纳入居住地社区服务范畴,基本构建了“十分钟”服务圈,形成了体制顺畅、布局科学、力量充足、服务便捷的社区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小县大县城“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同时,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财政体制不断优化,事业单位改革纵深推进,融资担保市县一体化运营,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结构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内外兼修,城市品质在有机更新中全面提升。中铜路、财兵路、公园东北路等7条道路改建完成,东环路、康养大道等项目加快实施,市民出行更加畅通便捷。新增停车位800余个,新建新能源充电桩23个,进一步缓解了“停车难”“充电难”问题。30个老旧小区改造一新、1060套棚户区改造住房交付使用,一批群众期盼的安居工程化图成真。改造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13公里,生活垃圾处理厂综合提升、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竣工运行,黄河市场改造、城郊森林公园水系工程完工投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持续推进划行规市,合理设置10处便民经营点,为70余家流动摊贩办理执照、集中安家。城区120条背街小巷纳入环卫保洁范围,提升建筑立面5万平方米,整治管沟管线1万余米,拆除违规广告牌23处,规范设置广告牌匾300余个,公园广场、绿地绿化运维及时到位,城市精细化管理取得新成效,“精致小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持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三农基础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坚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5万亩。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小麦“一喷三防”、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实现全覆盖。惠农政策扎实落实,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240余万元,完成小麦、玉米、大豆投保面积15万余亩。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34.6万亩、总产量9050万公斤,实现了面积、产量“双增长”。特色农业稳步推进。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0万头。完成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4万亩,种植谷子1万亩、烟叶6900余亩。核桃、花椒、小米等12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垣曲历山连翘茶”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申报省级龙头企业4家、认定县级龙头企业7家。英言艾叶深加工、古城移民食品加工园相继建成投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3.9%。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拆除违建及废弃建筑260处,清理生活生产垃圾1万余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投入使用,完成改厕2000座,打造美丽乡村6个、森林村庄15个、省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各3个。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5G基站95座。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改造县乡公路34.8公里、启动新建60.4公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三好三全三精准”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跟踪监测828户1973名重点对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累计投入各类衔接补助资金1.2亿元,匹配项目142个;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130万元,完成率100.4%;助销农产品113种,惠及农民群众1950户;帮助1.6万余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3791元,同比增长15.4%,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一年来,我们坚持系统治理、一体保护,生态环境在治污增绿中显著改善。狠抓精准治污、综合治污、科学治污,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控煤、治企、管车、降尘”协调并举,完成清洁取暖“煤改电”3200余户,实施12家企业无组织深度治理,建成区557家餐饮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查处机动车辆违反禁限行规定600余起,道路机械湿扫率达到70%,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三。英言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长直、王茅、华峰、蒲掌4个污水处理站加快实施,水源地、主要河流水质检测持续加强,亳清河、板涧河国考断面均达到优良水体。对全县9家重点土壤监管企业、10座尾矿库全方位排查治理,检查危废企业40家次,转移危废3.5万吨,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完成塬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五龙沟山洪沟防洪治理、亳清河河道疏浚、瓦舍水库增质提升及坝坡修复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余亩。积极开展“绿满垣曲”冬季义务植树活动,沿黄河旅游公路栽植红豆杉3.5万余株。人工造林种草1万余亩、封山育林8500亩、森林抚育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4%。

  一年来,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在共享发展中有效增进。就业水平不断提升。搭建“零工驿站”,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企万人”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城镇新增就业54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58人。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96.2%。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9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3.5元。南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和8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居民养老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教育工作亮点纷呈。城北初中、逸景幼儿园投入使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垣曲中学成为北京大学在山西省唯一的托管帮扶学校,高考文理两大类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59.9%,“清北”录取实现破零,教育事业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卫体事业可圈可点。疾控中心、中条山医院新住院楼建成投用,县医院发热门诊及感染科完成改扩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县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古城镇、解峪乡、毛家湾镇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太极拳、五人制足球、青少年散打等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均在全市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文化宣传有声有色。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乡村文化活动2344场、艺术培训240场,举办线上线下群众文艺展演182场、艺术展览18场、阅读推广40场,完成送戏下乡224场、公益电影放映2586场。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670条。民生实事反响热烈。省市交办的14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引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批30件民生实事已办结22件,免费开通城乡公交、下调居民集中供暖收费标准等实事得到群众一致点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7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