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聚力民生改善,促进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民生实事只多不少,持续深化技能、健康、书香、幸福“四个运城”建设。
促进“一收一保”。推进县级零工市场全覆盖,将智慧就业网络服务延伸到乡镇,促进运营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打造“一县一品”劳务品牌,不断壮大“河东家嫂”“平陆电建工”“永济面师”等特色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完善就业服务,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全面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优化“一医一教”。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抓好老人、儿童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救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和“千县工程”建设,争取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年内开工,支持有条件的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完成盐湖区、万荣县“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推动分级诊疗,探索可推广的“运城模式”。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深化“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工程。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办学差距。每个县城至少建好1所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满足县域内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重塑运城教育辉煌。全力申建山西幼儿师范学院。深化市校战略合作,支持运城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发展“一文一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新建15个标志性特色“河东书房”,基本建成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持续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关公博物馆和山西壁画博物馆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备战省运会,精心筹办好第六届市运会。加大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发展青少年足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保障“一老一小”。继续加大“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进专业化养老服务运营机构,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减轻生育养育成本。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改、扩)建16所公办幼儿园,确保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5%以上。深入贯彻全省中长期青少年发展规划,加强全市青少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要为“最柔弱的群体”提供“最温暖的服务”,让老人和孩子拥有妥妥的幸福。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在全面落实省政府17项民生政策、承接12件民生实事基础上,再增加4件市级实事:一是实施37个乡镇(街道办)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二是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无偿献血知识进校园;三是建设200个“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四是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过期药品回收活动。我们就是要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切实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
(十)聚力风险防范,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坚决遏增量、化存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做好保交楼、稳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保持打击“小产权房”高压态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危险化学品、煤矿、道路交通和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科学应对处置能力。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挥法治、德治、自治联动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妥善、及时、就地化解。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优质高效办理初信初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认真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做好军民融合、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人防等工作,创建新一轮省级、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县)”。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