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农产品和农业生产两个“三品一标”:农产品“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即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15.“三资”: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资产和资源。
16.“三保障”: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7.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消费提质扩容行动、乡村e镇培育行动、大力支持网络货运发展行动、金融提振赶超行动、房地产优服务促稳定行动、数字化场景拓展行动、文旅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行动、养老惠民提升行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8.文旅融合“双十工程”: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和十大文旅产业工程。
19.“三化三制”改革:加快建设开发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实行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20.“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
21.领导干部“一联五”:一名市级领导包联一个重点企业、一个民生基础设施续建项目、一个民生基础设施新建项目、一个产业续建项目、一个产业新建项目。
22.“六张清单”:年度建设项目清单、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专项债券项目清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项目清单、市级财政投资项目清单。
23.“五水综改”:全面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改革。
24.产业转型、承载企业集聚“十大平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发展专业镇、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培育乡村e镇、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倍增、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发展数字平台、发展楼宇经济、提升城市“烟火气”。
25.“三无”“三可”要求: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
26.“五有”套餐:让在山西投资兴业者,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27.行政审批“五减”行动:减材料、减证明、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
28.“111”工程:紧扣转型发展需求,谋划推进100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建设1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10个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和10个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一企一策”培育100户高科技领军企业。
29.“1331”工程:推动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重要举措。“1”,即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根本任务;“3”,即突出抓好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三项建设;“3”,即全面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院)三大创新载体建设;“1”,即推动高校产出一批对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
30.“136”工程:山西打造国内有影响力重点专科和综合医院的重要举措。“1”,即以提升全省医疗水平为主线;“3”,即建设一批省重点临床医学专科、重点临床医学实验室和重点临床科研创新团队;“6”,即建设区域临床医学、疑难重症诊疗、急救体系协作、互联网+国际医疗、前沿医疗技术、医院管理评价“六大中心”。
31.“1+5”组团发展:在中心城区布局实施“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组团和老城品质提升组团、城西均衡发展组团、空港产业融合组团、北部城乡融合组团、城南文化保育组团”发展格局。
32.“十湖”:盐湖、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西塬湖、张良湖、尧梦湖、安邑湖、禹都湖、韩信湖。
33.“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34.“五个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配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
35.省政府17项民生政策:对5项较低保障水平的民生政策提高标准,包括在岗村医岗位补助财政安排1000元/村室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5元/人月、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提标1500元、分散供养1至4级残疾义务兵和初级士官购(建)房补助经费提标5.5万元/人、城乡低保家庭中80—99岁老年人补贴提标20元/人月;对2项有政策要求的民生政策按规定提标扩面,包括失业保险金标准提标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对10项已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的民生政策动态调整标准,包括城市和农村低保补贴、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社会散居孤儿和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养育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补贴、独生子女伤残家庭补贴、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