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日)

  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落实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三年冲刺行动计划,投入1.4亿元保障支持创城工作,在2021年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中综合成绩位列全国第二、全市第一,在2022年首都文明办月度测评中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网格治理工作得分连续五次排名全市前二。接诉即办平均综合成绩位列全市前十,“万人诉求比”排名由年初第十四位上升至第四位。“疏整促”专项行动11项市级任务提前完成。扎实推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四年行动计划。创建179个市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物业服务满意率由不足60%提升至72.1%。丽景长安和西长安壹号被住建部评选为“美好家园”。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决守牢京西抗疫防线。加强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建设,以8小时应急处置机制为指挥棒,建立区级和前沿“双指挥体系”。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完成负压病房、大台方舱医院、京西健康驿站建设,全区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7万管以上。累计改造建设隔离用房2360间,顺利完成转运隔离和收治1万余人。强化居家阳性人员管理服务,紧急新建和转化一批ICU床位,建立感染人员分级分类诊疗体系。高位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全人群接种率达到107.64%,全区防疫工作整体平稳。

  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健全财源建设政策体系,财源建设成绩大幅提升。加大税源培育力度,新注册企业形成区级收入3109.93万元,同比增长198.6%。区投促中心及各镇街新招引企业形成全口径税收3.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新招引企业当年度纳税超千万元企业数量由去年同期的3家提高到7家。强化外迁企业预警,无一户企业自我区迁出北京。积极推动土地入市交易,成交金额17.3亿元。成功争取年度债券资金74.64亿元,有效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平稳渡过债务清偿高峰期。

  城市运行保持安全稳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百日行动。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查迎检工作。做好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实施5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实现平安度汛。军庄镇全国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建设成果显著,年度森林防火期实现无森林火灾目标。大台消防站投入使用,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完成全部3119栋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为3.59万户居民加装安全型燃气配件,为115个小区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3712个。高标准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实效。社会面治安管控成效明显,全年刑事案件发案总数同比下降28.2%,社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63%。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及党的二十大等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增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坚守廉洁。大台街道办事处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街乡镇。以“制度建设年”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源建设、中关村门头沟园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40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收官。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全力抓好建议提案办理,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2件、政协提案178件,办复率100%。坚定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开展工作。全力支持区纪委区监委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向难求成,顶住了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压力,转型发展开创新局面,绿色富民谱写新篇章,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门头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幸福家园。特别是11月以来,全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成功应对了疫情以来最严峻最复杂的一次冲击,保障了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为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赢得了更长窗口期,过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2022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只争朝夕、奋楫争先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砥砺攻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中央市属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短板:一是生态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生态环境与区域功能定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污染防治成效不够稳固,减污降碳压力较大,在实现“双碳”目标、水环境治理等方面仍需下更大力气。二是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产业氛围还不浓厚,产业生态还不完善,产业要素、发展环境、人才供给等方面存在短板,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力。三是“两山”转化路径仍待深化探索。山区文旅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且处于起步阶段,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资源盘活利用不充分、农林产品附加值低、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距离打造“三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四是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弱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与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还不到位,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路径还不够清晰。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深化。政府系统部分工作人员还存在进取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破解难题本领不够、改革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营商环境中的顽瘴痼疾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做好政府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强有力措施,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0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