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精美县城”发展定位和“一二三四”总体思路[11],着力打造“4+3+N”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博野场景[12],加速融入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博野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左右;进出口总值力争增速达到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达到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左右,其他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始终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抓产业提质,壮大综合实力。聚焦“4+2”现代产业体系,在特色产业数量、质量和产业链条上求突破,生态涂装产业要“扩规模”。借助三棵树龙头品牌优势,聚合睿安天地、冀中漆业、智博保温等优质企业资源,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逐步建成百亿产值的支柱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橡胶机带产业要“谋转型”。持续加大与交投怡亚通、金证股份的对接合作力度,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强原材料的源头控制,搭建“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时,要谋划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发,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生态苗木产业要“求特色”。坚持立足保定、瞄准京津、服务雄安,继续加大与中国林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放大木本与荫生药用植物、木本油料植物应用成果,形成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食品医药产业要“促融合”。加强区域联动发展,依托中药产业集群,探索大健康产业和食品、中医药联动发展的结合点,探索药食同源特色产品开发,稳步提升产业规模。现代农业要“走高端”。依托粤旺集团等企业引领,整合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各方面资源,建立起现代化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体系,培育博野品牌,加快融入京津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链,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重培育”。持续放大智行者无人驾驶项目落地优势,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继续争引优质项目,不断开辟产业新领域、塑造新优势。
抓项目提速,厚植发展潜力。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谋划项目再精准。抢抓政府专项债券、基础设施超前布局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快推进总投资19.6亿元重大项目包装,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年度计划“盘子”。招引项目再发力。进一步深化与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的对接合作,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年内举办招商对接活动60次以上,签约投资力争突破40亿元,与非夕机器人、维氏餐饮等优质项目积极沟通,争取早日落地。推进项目再提速。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领导包联和专班推动机制,聚焦解决项目审批、用能、融资、土地征收等方面难题,强力推进总投资90.9亿元的48个投资类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服务项目再贴心。统筹各级惠企接续政策,落实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推动惠企稳岗、减税降费等政策直达企业、应享尽享。继续深化“万人助万企”行动,常态化开展好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打造最优的“博野环境”。
抓平台提优,拓展承载能力。强化园区赋能。持续推进“开发区实力倍增计划”,大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确保颜元路东延、工业区一街北延、屯庄路东延等道路建设工程年内竣工通车,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做好标准化厂房、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功能配套,实现企业“拎包入住”。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建立入园项目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园区产业水平、投资强度、亩均效益,力争今年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40%以上,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战场。优化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年新建市级研发平台3个,申报“揭榜挂帅”[13]项目3项,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力争对接10个以上有影响、能转化、效益好的优秀科技成果落地,争取更多科技创新资源向博野转移、在博野转化。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力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深化人才引进。健全“人才+项目”柔性引才机制,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和院士团队合作,完成省级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建设。落实人才“双十条”政策,不断完善人才薪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保障措施,建设青年友好城市,为广大青年、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关注第二代企业家成长,支持引导他们将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提质增效。
抓要素提效,释放发展活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有效强化配套服务供给,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县级融资平台作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深化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合作,积极有效扩大社会投资。持续开展“百行联千企”行动,举行政银企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全年力争贷款余额增长4亿元以上。进一步破解土地瓶颈。突出集约、高效,将有限土地资源用在最能创造效益的企业和项目上。把握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释放出的空间,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抓好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不断提升土地利用和产出效益。进一步破解方法瓶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深入推进人民至上“微改革”,深化 12345“接诉即办”工作经验,统筹抓好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供销、粮食等领域改革,持续推动改革亮点、试点工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