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条经济带。围绕“中条山”做好“康养”文章,加快五老峰5A级景区创建步伐,实施尧王台景区提升改造、万固寺保护利用等项目;以五老峰村、竹林村等为重点,沿中条山打造各具特色的民宿集群;依托扁鹊庙招引社会资本,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园落地,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围绕“黄河”做好“文化”文章,力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落地,实施华夏经典文化旅游区连片创5A提升改造、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推出西厢记行浸式复合演绎和大型黄河文化夜游光影秀。开展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以张营镇舜帝村、尊村为重点,打造德孝文化美丽乡村示范片;以栲栳镇南苏村、龙行村为核心,打造休闲观光美丽乡村示范片。围绕“涑水河”做好“亲水”文章,实施水污染防治系列项目,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启动伍姓湖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推动涑水亲水宜居经济带建设开局起步。
强化四条要素链。聚焦“餐饮链”,制定“永济名吃团体标准”,编写《永济菜肴面食名录》《永济餐饮美食地图》,推出永济特色菜系。聚焦“住宿链”,推动希尔顿·惠廷、尊悦荟酒店建成营业,提升民宿产业特色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水平,不断增加高品质住宿供给。聚焦“出游链”,加快黄河一号公路雪花山至王官峪段、黄河段、涑水河段124公里道路建设,同步推进5G基站、充电桩、交通驿站、露营地、低级别文物修复活化利用全覆盖。聚焦“购物链”,依托永济本土文化,开展深度挖掘,把握市场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的“永济礼物”。
狠抓五条营销线。抓好“产品线”,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包装,推出“两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抓好“节庆线”,办好五老峰登山节、普救寺爱情文化节、鹳雀楼诗歌文化节等传统节庆活动,策划举办葡萄冬枣文化节、“藕遇”最美荷花节等新活动。抓好“人气线”,在线下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在线上利用新媒体开展特色营销。抓好“推介线”,策划举办永济旅游专场推介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吸引头部企业投资。抓好“团体线”,制定《旅行社组团来永奖励办法》,加强与美团、携程等线上主流分销渠道合作,大力吸引客流,推动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
各位代表,文旅是永济的“名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弘扬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信心、有能力擦亮、打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让永济文旅“名片”更亮、“人气”更旺。
(五)围绕消费“快增长”大干快上,释放市场潜力。从增收入、建载体、活市场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释放市场潜力,推动消费快速增长。
夯实消费根基。把保就业、促增收作为活跃消费市场的基础,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实施稳就业保就业十大专项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持续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范围。采取“政府支持+协会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在外餐饮业走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路子,打造“永济牛肉饺子”“永济好面”等特色餐饮品牌,叫响“永济面师”特色劳务品牌。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种养殖等产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丰富消费场景。围绕丰富生活消费场景,加快虞乡休闲康养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直播带货等数字业态发展壮大;打造舜街等特色商业街,规划布局一批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夜市,营造浓郁的城市“烟火气”;依托体育中心承接大型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带动文娱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围绕丰富生产消费场景,发展冷链仓储、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会计、审计、法律、知识产权等智力服务产业。支持中车永济电机申报国家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面向全国开展专业计量服务。
激发消费活力。抢抓节假日消费节点,组织系列主题消费活动,鼓励引导商超、景点举办各类营销活动,持续抓好消费券精准投放。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提振批零住餐等大众消费,释放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落实商品房契税补贴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促销活动,以消费活力的不断释放,拉动产业蓬勃发展。
(六)围绕城乡“换新颜”大干快上,创优市域环境。统筹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推动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让永济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更加宜居。
强化建管,让城市更“靓”。加快推动七社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对印染厂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实施黄河大道拓宽、3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体育中心周边道路建设等项目,新建10座城市公厕、4个口袋公园、1个小微绿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对照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复检要求,做好道路修补、立面改造、公园提升、绿化补栽等工作,狠抓背街小巷、商业街区、农贸市场等区域整治提升,持续改善市容环境。突出交通治堵保畅,大力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学校、医院、夜市等重点区域治理,让城市出行更加有序。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城市规划区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行动,减存量、控增量,推动城市建设始终在法治、规范、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全域提升,让乡村更“美”。编制乡村建设全域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鹿峪、杨马等45个村为重点,整合资金、集中力量、逐年打造,力争一年出亮点、两年出示范、三年成规模。用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鼓励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及休闲康养等产业,真正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