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8日)

  推动丹河新城提效。加快总投资510亿元的90个项目建设,泽州县委、县政府搬迁新址,7个回迁安置小区、4个团购房小区交付入住,教育园区基本建成。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集聚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吸引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入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创造相得益彰。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确保城市要素更加齐备、功能更加完善、风貌更有特色,实现10万人口集聚,打造三晋大地最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区。

  推动县城建设提质。发挥县域经济优势,支持有实力的县市冲刺全国经济百强县。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不断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支持高平市围绕“一轴一带一廊”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支持阳城县围绕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目标,复古城、改旧城、建新城,加快形成“五凤朝阳”组团式发展格局。支持陵川县围绕“一环五路三园三提升”发展框架,加快提升县城发展品质。支持沁水县围绕“三地三区五提升”战略,加快打造“现代宜居的品质生活样板区”。同时,坚持规模适度、突出特色、强化功能,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而精”、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的精品特色小镇。

  (五)稳农业强基础,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

  聚焦“五大振兴”,凝聚各方共识,多措并举发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加快农业特优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242.08万亩、总产量不低于13.73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62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9%。加快“6+3”特优农业发展,启动太行一号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试点开展生猪、家禽、肉羊全产业链重点链培育,推动蚕桑、红薯、黄梨产业保护性开发、适度规模发展。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突出重大工程牵引。加快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重点抓好百万亩连翘抚育基地、中药材冷链物流仓储中心、乡村供应链产业园、横水(武家湾)康养片区等18个项目,大力提升“路景村业”和“十大精品片区”建设成效。加快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先行区建设,聚焦润城、三河口等重要节点,全力抓好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修复、农田景观提升、慢行系统等24个项目,打造绿色生态廊道,重现沁河昔日荣光。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乡村大数据应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户延伸覆盖。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25公里。新改造农村户厕2.3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运输等服务供给,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基本完成泽州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积极申报新一轮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林地林权盘活利用路径。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用好支部领办、联建共富等“十种模式”,依托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力争两年内全市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达到75%、50%和30%。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持各级责任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更加注重扶志扶智,积极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深入落实县际结对帮扶机制,确保“两个高于”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试看新晋城,城市是山水交融的生态美景,乡村是产业兴旺的崭新画卷。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更加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各美其美、两全其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和美家园!

  (六)稳成果促变革,打好改革开放持久战

  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增添发展后劲的“金钥匙”,攻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主要经营指标尽快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两非”剥离、“两资”处置,推进国投、兰花“瘦身健体”、业务归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从严管控市属企业表外负债、债券发行和高负债率子公司,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大市属企业混改工作力度,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鼓励中石油、中石化、大唐、晋能、华新等驻市央企省企布局晋城、投资晋城,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创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9家,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规范化股改企业45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执行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强制披露制度。全面落实我省促进民间投资“40条”,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建设总投资1351亿元的497个民间投资项目,让民营企业在更多领域唱主角、挑大梁、创大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8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