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稳基本兜底线,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聚焦群众所盼,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晋城特色劳务品牌。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引导驻市央企、省企拓展就业渠道,建立“一县一零工市场”,设立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实现县域“一站式”就业服务全覆盖。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和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山西科技学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开展对标一流活动,支持晋城一中对标南开中学,加快创建全国一流名校。支持各县(市、区)优选一所高中,对标晋城一中,争创省级一流名校。实施初中学校优质均衡提升工程,支持市区实验、凤台、爱物、矿中、凤鸣等学校全面提质。鼓励县(市、区)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紧盯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健全目标责任、培训管理、督导评估、考核评价等机制,深化校长职级制管理、市直中小学教师“局管校聘”改革。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成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易址新建、爱物学校扩建、智慧教育等项目前期,推进校园环境提升改造,开工建设晋城四中综合实验楼,加快文旅康养职业学院建设,新改建15所中小学和1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加快市区22所小区配建幼儿园回收回购。全力办好学生视力筛查、健康桌椅配备、智能教学音响系统配备、校园美化、标准化考点、体育艺术特色建设等一批教育实事。
深化健康晋城建设。实施市第三人民医院易址迁建,新建市心血管合作中心(拟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完成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前期,提升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三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建设。提高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持续深入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全覆盖,建设中医药强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抓好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持续推进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加快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开工建设和改造安居工程1601套。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地域特色博物馆文化矩阵。深化全域文明城市创建,加力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全力冲击国家级舞台艺术大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炎帝文化、古村古建、传统手工等特色文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太行古堡申遗步伐。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做好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承办好山西省第四届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积极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
(十)稳大局防风险,打好安全稳定持久战
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毫不放松加强安全生产。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按照“十抓安全”总体要求,用好“1235”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完善全员可追溯责任制,倒逼全链条安全责任落实。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聚焦煤炭、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等19个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细化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投入,深化教育培训,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密切关注极端天气、洪涝干旱等灾害,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和信息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
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保持联防联控机制、专班力量现状不变,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动态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变化,继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监测防控。全力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持续强化对“一老一小”等脆弱群体的托底防护。抓好医疗物资兜底收储和统筹调配,增强农村地区医疗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水平。
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和“保交楼”工作。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强政府、国有企业及平台公司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共建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空间,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