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工作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天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资产划转,在完成环保和部分城建项目划转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存量城建项目和水利项目资产划转到天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不断扩充公司资产规模,适时启动前期谋划的成熟项目。全面铺开国有集体企业现状、债权、债务、经营收入、工人安置情况调查和资产评估,按照“优质资产抓规范、抓转化,低效资产抓储备、抓盘活,不良资产抓稳定”的思路,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小步稳走,择优选择2—3家企业,实施“破零行动”,解决土地长期闲置的问题,盘活闲置国有集体资产。组建文旅集团,全面摸清文旅资产家底,对全县文旅资产进行整合盘活,以委托管理或合作经营的模式,公开公平公正竞聘优秀团队承接运营,打包开发全县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拓展游客体验深度广度,切实解决文旅资源碎片化、产品单一化、利用低效化的问题。
(七)聚焦提升人民福祉,着力推动社会事业、民生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把财力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注重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划片招生、阳光分班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双减”,优化课后服务,持续提升教学管理和质量水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天镇县第一中学综合楼和室外运动场建设,推进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文体活动中心楼,第二中学操场、文安校区综合教室建设项目;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配备智慧黑板、智慧照明、学生课桌凳,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利用原示范幼儿园校舍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改造维修教学楼,配备设施设备,争取秋季学期启用,让特殊学子得到更多关爱与滋养。
推进卫生事业。落实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和防疫物资保供储备,强化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保护,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完善新建县人民医院后续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医疗机构行业综合监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兜牢医疗保障网,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建设1所10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着力破解“养”的难题、提升“育”的质量。
健全社会保障。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多措并举解决好下岗职工的社保问题。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机制,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抓好兜底保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大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推广窑沟村“爱心呼叫器”和过家屯村颐养之家运营模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赵家沟乡10个行政村为试点,探索实施75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午餐,持续推进老年人健康保障服务。年内完成投运殡仪馆、骨灰堂,推动乡村两级公益性公墓建设。
繁荣文化事业。激活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完成送戏下乡70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广场舞、大合唱、小戏曲等文化活动集群,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全力配合承办好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和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办好长城文化节和农民丰收节。
关于今年民生实事,我们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提出了2023年为民办实事初步方案,并提交大会审议。会议审议决定后,我们将逐项抓好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足、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八)聚焦稳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风险防范、大局稳定
防范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建设绿色天镇、生态天镇、美丽天镇。合理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行为,毫不放松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实施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不断改善和提升空气质量。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场和粪污收集处理新建项目,启动南洋河生态湿地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日常监督巡查管理,推动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国考断面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强化生态修复,开工建设南洋河生态修复二期,争取上级投资实施榆林口村山洪沟防洪治理等5项水利工程,完工投运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绿化,推进2.2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国土绿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9.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