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沉一线、贴近需求,聚焦群众呼声“善作善为”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持续组织“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完成就业重点群体技能和创业培训1000人以上。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充分发挥“阳曲家政”特色劳务品牌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到家政服务领域就业。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设1家线下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搭建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以上。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维护和运营好全县64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今年将根据日间照料中心室内面积、服务功能、服务人次等,切实提高运营补贴标准。谋划和实施万向万亩康养小镇、天门关森林康养基地等养老服务产业项目。推动殡仪馆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保制度,推动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助力困难群体保障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启动首邑北路社区和锦绣大街社区新址建设,提升社区阵地服务水平。完成村(社区)网格化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三改一配”便民工程,真正发挥网格员、楼栋长“触角”作用。认真组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摸清经济“家底”。支持群团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退役军人优待证服务管理,让退役军人在住餐、购物、金融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和优惠。
全力保障人民健康。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任务,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以铁腕雷霆的手段,依法查处、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七)深化改革、汇集资源,推动民生事业“有力有效”
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打通堵点断点,汇聚资源要素,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深化教育改革。中小学幼儿园要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大高中标准化建设力度,更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招生计划,进一步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力度,着力构建重实绩、重贡献、重责任的教师分配激励机制。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新建县人民医院4月开工建设,提升县中医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继续完善县域医疗综合改革,适当提高全科医生配置标准,加强乡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与全省知名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针对就医转院难、异地医保费用报销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关注、继续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城投公司、农投公司与市场深度接轨,提升综合运营能力,有效拉动社会投资。组织18家县属国有企业深挖潜力、开源节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监管,积极开展专项资金、小金库等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运行。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以“人才强县”为目标,全面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发展壮大山西昊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与太原理工大学深度合作,争取新设1个院士工作站。启动示范区人才公寓建设,改建县级人才公寓35套。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健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人才库,吸引高层次人才在阳曲创业就业。
(八)警钟长鸣、守牢底线,实现社会发展“安定安稳”
统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度治气。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减排、工业企业污染减量、道路运输污染减排、散煤取暖清零“三减一清”管控。提标整治耐火材料、石灰、砖瓦窑等工业窑炉企业,规范整治搅拌站、石料厂等建材企业。扎实做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工作“回头看”,确保实现PM2.5、PM10和优良天数三项空气质量指标“两降一升”。持续抓好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实现销号清零。
严举措治山。加大非煤矿山企业监管力度,实施“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全力实施1万亩森林经营试点示范项目,年内完成荒山绿化2万亩、提档升级3万亩,完成未成林地保护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力争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至少再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
高标准治水。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启动投资4.8亿元的杨兴河(阳曲段)生态廊道建设六大项目。继续实施新阳东街、商贸街、安镇街、朝阳路、东北街等8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污水管网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完成青龙污水处理厂每日2万吨新处理线建设,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确保杨兴河河底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抓实护林防火。突出“技防+人防”相结合,扎实做好重点防火区域检查巡视和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在技防方面,实施“智慧千里眼”工程,在现有28处高清林火监控设备的基础上,再新增18处,实现156万亩重点林区巡防全覆盖。在人防方面,进一步强化护林防火队员素质和能力建设,扩充人员编制,提高队伍年轻化水平,提升森林防灭火的组织、指挥、扑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