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7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天津市蓟州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张建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十项行动”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来蓟调研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一四五八”发展思路,着力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守底线、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狠抓“十项行动”蓟州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市下达目标。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锻长补短、培优做强,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量质双升。聚焦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农业大区加快向农业强区转变。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量突破38万吨,创历史新高。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5条亿元产业链和2条10亿元产业链,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7万亩。实施总投资6.6亿元的产业融合重点项目,系列特色小镇加快打造,上仓、桑梓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镇。

  工业动能加快引育。着力补短板、强后劲,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磁性材料产业园入选市级十大主题园区。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建绿色工厂9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家,技改投资增长364.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加快实施一批工业重大项目,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电气等5条特色产业链加快布局,制造业投资增速排名全市首位。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坚持文化赋能旅游、艺术体育点亮乡村,深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更加靓丽。新培育渔阳古韵灯光秀、黄崖关大明边塞等一批新业态、新场景,我区被列入国家首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获批3条全国乡村旅游特色线路,精品民宿发展到304家,成为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加强全域旅游环境建设,提升打造津围北二线“网红路”等一批重要节点,连续六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举办全国村BA、长城国际马拉松等赛事节庆活动100余项,全年接待游客2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5亿元,较历史最好时期增长49.6%。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把扩大消费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后劲更加充足。物流产业加快集聚,仓储设施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商贸流通业态提升,首店经济成效明显。古城商圈活力焕发,被评选为全市“国潮津典”新商圈,渔阳古街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跨境电商加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金融服务业创新发展,存贷款余额增长8.3%,盘山金融小镇投入运营。

  (二)多重发力、多点支撑,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

  构筑开放协作新格局,加快各类要素集聚,发展空间积极拓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纵深。制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1+4”工程加快实施。10平方公里专业承接平台启动方案编制,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东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见行见效,新注册北京企业39家,新落地北京项目14个,任务完成率排名全市前列。加快建设首都服务保障基地,着力构建“早上在田间、晚上到餐桌”的产供销体系,“农品进京”销售额突破12亿元。更好对接北京超大市场资源,“引客入蓟”工程深入实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北京游客占比达到43.6%。共建京东“黄金走廊”取得积极进展,“平蓟三兴”协作深化拓展,区域一体化迈出坚实一步。

  投资质效明显提升。放开准入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投资结构明显优化,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实施建设项目322个,增长1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亿元,民间投资比重持续提高。开展系列现场观摩和“大比武”“打擂台”活动,新增储备项目187个,投资规模255亿元。全面推行市场化招商模式,全年签约重点项目80个、投资规模259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增长9%,直接利用外资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巩固扩大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盘活闲置土地1000余亩、闲置房产18.9万平方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民营企业总数达到2.3万户,增长22.4%,民营企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达到61.4%。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四上”企业净增204家,增长24.3%。

  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深化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改革,审批效率再提升30%,160个审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积极培育流量经济、网红经济,对外传播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集聚。农村宅基地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产权进场交易额突破4亿元。完善村级寄递物流体系,打开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我区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8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