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

  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加快打造“创新河西、活力河西、文明河西、韧性河西、幸福河西”五大城市品牌,向着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目标扎实迈进。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其他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扩大规模提升能级,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加强与中央企业、大院大所对接合作,聚焦北京产业、企业、人才等外溢资源,用好各类平台、政策、机制,吸引北京外迁企业总部、科研和金融机构等落户。引进京冀企业100家以上。

  提升高端产业发展能级。积极融入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金融、设计、数字、商贸服务、航运服务5个优势产业和专业咨询、健康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人力资源、检验检测5个潜力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行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上市企业,优化产业生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充分发挥商务楼宇资源优势,打造产业特色楼宇,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注册率、贡献率,年留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到49座。

  促进消费升级提质扩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双中心”城市建设,做强“活力河西”消费品牌。着力打造文化中心商圈,围绕“三城四馆一剧院”做文章、出成效,集聚更多国际国内品牌资源,丰富演出、展览、文创等文化消费业态。服务中海环宇城开业运营,推进天津湾商业街区建设,打造潮流消费聚集地。引导特色商圈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找准市场定位,更新调整业态,搭建一批体验型、亲子型、服务型消费场景,打造高活力商业街区。创新办好“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主题活动,擦亮“哪吒体育嘉年华”品牌,推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推进招商引资质量提升。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完善“大招商”格局,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升对投资意向前期跟踪、后期服务能力。深度融入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动态更新完善重点产业图谱。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模式,开展中介招商、平台招商、园区招商。全面评估招商项目经济效益、行业地位、带动能力,用好“1+12”产业扶持政策,引进更多规模大、产出高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加强土地招商推介,推动科技大学腾华里、金江里、富江里和西南楼三角地等地块加快出让。

  二、坚持创新改革积蓄势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支撑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市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强化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60家、200家以上,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前沿领域,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强化原始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鑫恩华、易创等5个国家级、市级孵化器转型升级,提升引育高新企业质量。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用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各项政策,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人才高地。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创新转型,增强投资运营能力。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领导干部包联机制,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新增民营企业4500家以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维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新设立外资企业10家以上。支持外贸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开拓“出海”新渠道。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攻坚战各项任务,以“最好口碑、最优服务”打造吸引企业投资发展的“强磁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出更多服务场景,推动高频事项集成办理。制定“即来即办”事项清单,实现更多事项立等可取。常态化开展上门审批服务,探索云踏勘、云审批和审批结果电子化推送,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不跑腿。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有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区。加强银政企撮合对接,组织“产融直通车”活动20场以上。落实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企业上市服务基地,推动2家企业在天津OTC河西预备板挂牌。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50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