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全力打造“津城”增长极
大力推进友谊路金融街发展。围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任务,编制友谊路金融街发展规划。实施“一楼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推动鑫银大厦、北方金融大厦等14座金融特色楼宇提质升级,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聚集度;推动友谊大厦等11座存量楼宇业态调整,逐步向金融特色楼宇转型。服务融邦大厦等重点楼宇加快建设。推动中钢地研院地块商务楼宇项目尽快启动。大力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积极引育财富管理、商业保理等新金融业态。引进优质金融机构20家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6%以上。
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小白楼片区发展。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任务和航运服务、商务服务发展方向,优化小白楼片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服务经济。制定促进中央商务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大力扶持产业促进机构,引进航运服务企业50家以上,探索以泰达大厦为载体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大厦。引导支持片区内商务楼宇提升改造、腾笼换鸟,盘活空置和低效楼宇资源1万平方米以上,打造税收超亿元楼宇2座。
大力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发展。围绕设计之都先行区建设任务,提升陈塘科技商务区带动能力。精准谋划控规调整,推进条件成熟地块挂牌出让,提高产业承载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回江道、枫林北路,提升改造怒江道、东江道等7条市政道路。推进总部经济加快聚集,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大厦实现竣工,中交智运总部大厦和中交二公局总部大厦实现主体封顶,再引进总部型企业1-2家。高标准运营设计大厦。做大做强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达到350家以上。建成陈塘关哪吒数字文创园,打造特色鲜明的“哪吒·设计小镇”。加快聚集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产业资源。新增注册企业500家以上,新增注册资本3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发展。围绕打造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新地标”,扩大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聚焦智能科技、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商贸、数字娱乐等细分赛道,大力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加快聚集专业孵化加速机构。围绕数字要素领域,发展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深化同头部平台企业战略合作,引进更多平台企业落户,支持平台企业依托市场和数据优势,为生产和消费赋能。发挥区内金融聚集优势,引导资本搭建产业创新投资平台,打造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聚合法律服务、人力资源、会计服务等专业机构,建设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园区入驻率达到85%以上。充分发挥园区聚集辐射作用,全区数字经济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实现年营业收入12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城区宜居水平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建设美丽河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持续向好。强化河湖长制管理,新建16个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对爱国里、港云里等92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3个污染地块。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落实落细林长制,加强城市树木保护管理。建设绿道公园三期,新增、提升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推动中央绿轴南段建成开放。新建10个“口袋公园”。
优化城区载体功能。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区吸引力。推动梅江道、春海路等6条道路和尖山路桥建成通车。服务地铁7、8、11号线加快建设。实施友谊南路、梅江南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推动红旗新里、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先达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红升里、佛山里等18个小区、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城大厦、中豪国际大厦(G座)二次供水改造。改造16公里供热管网和17公里燃气管网。在既有住宅加装15部电梯。推动爱米斯地块、佟楼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微山路东侧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加快建设,确保龙瀚三、四期保障房项目竣工交付。
提升城区管理质量。坚持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推进城区管理,丰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提高城区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处理,新建258个垃圾分类箱房,新创建11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3个示范街道。加强物业管理服务。强化城区道路扫保和精细化管理。新增6座公厕。实施珠江道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启动实施新梅江地区智慧停车项目,利用零散地块、闲置空地新建停车场。维护好海河堤岸6.6万平方米景观设施,加强市容环境巡查和设施养护,让城市环境更加整洁靓丽。
五、坚持提高品质促进均衡,更好满足群众所思所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共3所、新增学位3480个。聚焦“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持续发力,高水平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积极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助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动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打造最优养老城区。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选址改建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闭环式服务体系。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广智能化产品场景应用。完善医疗、康养、家庭养老床位“三床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病房建设,扩大家庭病床服务覆盖面。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为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努力办好国办河西区养老院。推进适老化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