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9日)

  促进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三条文化带”汇聚优势,推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十三陵景区5A级提升、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项目落地,举办全球明文化论坛,发挥国家版本馆带动效应,激活“文化+”产业创新引擎。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能级,推出星夜关城古客栈、音乐主题乐园、双奥大本营露营地等网红打卡地,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把昌平打造成“微度假”目的地。围绕构建农旅融合休闲带,培育精品民宿和都市农业生态园,提升农业嘉年华、居庸山月等品牌美誉度,打造长峪城等特色村落文旅IP,促进文旅农消费供给融合升级。

  精准供应优质产业空间。加快实施产业用地供应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供应产业用地2000亩以上。重点加快未来科学城成果转化基地、小汤山美丽智造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梯次打造“双创”空间、中试基地、标准厂房等载体。推广集体产业用地“双统筹、双投入”模式,加快推进北四村、白庙村等地块建设,引入一批产业项目。盘活低效空间和在途项目,促进国企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先期开工南口、沙河、邓庄等片区,焕发“沉睡”资源活力。

  (三)坚持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分类实施360个支撑项目,动态增加储备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建安投资270亿元。用好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争取更多REITs试点项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围绕打造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工超级合生汇等重点项目,保障首开LONG街开业运营,新布局3个社区级商圈。发展美丽经济和夜间经济,提档升级大宗商品消费,引入品牌首店10家,实现首发首秀“零”的突破。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聚焦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推进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等政策先行试点,促进人遗服务站绿色通道、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等平台落地,推动更多案例从“首个”变成“首批”。实施自贸组团重点园区三年行动方案,落实“三个一批四个一套”任务,引进更多规模型、外资型、成长型项目。用好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链接飞利浦、默克、赛诺根等全球龙头企业资源,促进中以、中俄国际化合作,推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高水平办好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命科学国际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和国际影响力。

  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证照分离”“一证通办”等任务落地,实现更多行业领域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推进“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深化“一业一册,一业一查”,让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推广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改革,打造更多“一件事”集成办服务场景。动态升级“1+1+N”创新政策体系,出台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擦亮“金牌店小二”品牌,营商环境力争全市上游。系统制定招商引资方案,动态更新产业地图,加强产业链、金融、市场化招商,新签约重点项目100个以上,新设市场主体2万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树牢零基预算理念,健全政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安排机制。提升财源建设水平和保障发展能力,放大楼宇经济贡献度,推动财源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加快国有资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优做强“四大板块”,打造产业集中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国企。落实要素配置市场化综合改革任务,完善联动报装、联合测绘等机制,形成一批“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案例。

  (四)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增强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规划战略引领,持续推进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深入实施昌平分区规划。制定分区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实施重点街区控规和全部镇域规划,带动项目向功能区、轨道站点、基础设施完备区域集中布局,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发挥城市体检作用,开展分区规划修改工作,系统研究首都中轴线北延长线规划。保持土地“推进一批、储备一批、供应一批、开工一批”的节奏,分类处置在施一级开发项目。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措施,有序清理重点项目、线性工程滞留户。完善“村地区管”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利用实施意见,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巩固规自领域整改成果。

  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坚持以提促疏、以提促治,坚决落实新生违建“零容忍”,拆除违建44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18公顷,建成“基本无违建区”。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14家,加快新昌平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前期工作,推动物流基地建设。健全城乡环境建设考评机制,开展揭网见绿、桥下空间、施工围挡、群租房等专项整治,打造一批精品宜居背街小巷,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品质。做好腾退空间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完成留白增绿500亩,织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推进实地留白,精准实施一批“微提升”项目,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力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效能,优先保障重点功能区、已供地地块、重大项目的市政供给。围绕“九横十二纵”主干路网,推进定泗路、崔阿路、亭阳路等43条道路建设,实现中东路等16条道路竣工,将干线路网实现率提高到54%以上。推动地铁17号线这条南北互联大动脉开通运行,保障13号线扩能提升、市郊铁路东北环线等轨道项目实施,加快建设霍营、新龙泽等微中心。推进农学院变电站、小米配建站等电力工程,保障生命园、新城东区、朱辛庄等区域用电需求。制定供水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投用新城地表水厂,提标改造昌平污水处理厂,建设永久建筑垃圾处理站,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42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