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争分夺秒增收入聚财源,走好“两高”发展注能之路。把财源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扬“敢见大领导、敢进大门口”的作风,积极向外跑、主动向上争,不断推动增收的“五驾马车”扩量增效。主动争取上级资金不停歇。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投资方向及市场动向,科学解读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债券、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力度,实现政策有支撑、项目有突破、资金有保障,确保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增长20%以上,争取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全力引进总部经济不止步。面向北京和雄安,远眺长三角、珠三角,健全完善更具吸引力的配套政策,打造高品质总部基地和乡镇总部客栈。着力引进雄安建筑企业在我县布局二级、三级总部,形成头部企业向我县汇聚的局面。计划全年引进总部和贸易企业300家左右,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高效运营城发公司不动摇。有序推进国有资产划转,稳妥接收国有农场土地、闲置办公场所、闲置学校医院等优质资产资源,资产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信用等级评定,年内达到2A标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实现融资10亿元以上。积极探索入股入市、产业投资等模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广泛参与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等城建项目,积极开展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商贸经营、园林环卫物业等社会服务业务,并与优质企业开展强强联合,进行多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合作。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松劲。深入推进综合治税,杜绝人情税、关系税,严防跑冒滴漏,保证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持续推进“凤还巢”工程,支持鼓励在外文安籍人士回乡发展总部经济和贸易企业,力促税源回流。力争全年公财税收15亿元以上。做活土地经营文章不懈怠。保障项目用地,有序推进国有土地到期促续期、集体土地征转、国有土地出让、低效土地转让等工作,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4、争分夺秒打造一流环境,走好“两高”发展优商之路。坚持从影响发展的根本问题抓起,疏通堵点、破解难点,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持续深化“办事不求人”的服务理念,驰而不息推进优化营商环境3.0版,为文安发展聚势赋能。坚持为项目建设“让路”,推进审批服务高效率。深入落实项目入驻“两个不见面”,全面实行审批实名制、模拟审批、先建后验等审批服务。紧盯项目审批细节、关键环节,实施办事流程再造,实现项目极简申报、极效审批、极速落地。推行同类事项豁免政策,完成8类区域评估事项,变企业的“单个评价”为园区的“整体评价”,企业入园、同类项目入园不用重复办理。推行土地带方案出让,前置规划设计审查,同步完成土地招拍挂、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施工图审查,用“减字诀”换“加速度”。推行工业用地能级改革,在园区(乡镇)工业用地范围内,率先完成区域评估,设定控制性指标,建设“九通一平”标准化地块,吸引一批符合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设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等控制性指标的优质项目免评估入驻。探索M0(新型工业用地)改革[8],吸引新型产业项目落地。推行企业承诺即开工,项目业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且满足开工条件,并作出相关承诺后,可直接发放施工许可通知单,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坚持为企业“松绑”,推进生产经营零干扰。推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制度,实行审批事项超时默认、入企执法通报、首违不罚、容错纠错机制,让企业减负增效、轻装上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包联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与企业风雨同舟,协调解决企业各类生产经营问题,做到“好时不扰、难时解忧”。坚持为群众“解绊”,推进事项办理一次成。依托县一中旧址,高标准打造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所有应进未进事项全部进驻,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全面实行双休日“不打烊”服务,实现审批面对面、服务心贴心、周末办事“零延误”。推行智慧政务,拓展便民服务事项覆盖面,推动审批服务“指尖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争分夺秒推进城市更新,走好“两高”发展宜居之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开足马力全速推进城市建设,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打造蓝绿交织、水韵相融的洼淀特色城市。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编制县乡村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聘请上海中建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城市风貌和景观、建筑物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打造一批城市标志性地段,塑造优美天际线,构筑最美城市风貌。提速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建设发展年”行动,打造宜居宜业、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着眼于“建新”,启动实施总投资5.6亿元的环城公路新建工程,完成总投资2亿元的采留线扩建工程,以路拓城,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启动恐龙主题公园建设,完成环城水系畅通及景观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与文化艺术中心、月星生活广场连珠成串、点点星耀,打造高品质商业生活圈。加快推动“左各庄-滩里”县域次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中国振华·EBD文安创新城”。着眼于“改旧”,跳出“打补丁”的建设模式,举全县之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城中村、旧城和村庄),改出城市新颜值,提高生活新品质,使千年古城焕发新春。进一步深化与中铁建、中交建、中冶等央企国企合作,引进外部资金,着力实施“九大片区”改造;全面解决项目遗留问题,加快推进赵村、东关村、老干部局及二中、五中地块改造进程。启动实施投资35亿元的文旅古镇一期工程,分批实施36个老旧小区、35条背街里巷改造工程,开建利民街东延、城墙南路贯通等一批道路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提标城市管理。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全面推广“以克论净”[9],规范整治空中缆线,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新建街头公园、口袋公园[10],新增城市绿地75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完成城区排水一体化、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丰利路雨水管网建设,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适度超前布局充电桩,施划停车位,建设菜市场,补齐城市功能短板,让“10分钟生活圈”成为现实。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推动社区小区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双提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11]、区块链[12]、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结合路长制、楼门长制等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抓好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畅通电网路网。启动大柳河220KV、大留镇220KV、左各庄110KV等3座变电站新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龙街110KV变电站增量配电工程,大力推进郭庄、西营等2座110KV变电站扩建工程,彻底改变区域用电紧张状况。投资16.89亿元,启动实施国道G105(文安段新桥一桥至大城交界段中修)、省道S327(石桥村至沧州界段建设)、省道S601(G106至雄安新区段建设)、采留线(小白河至鲁能段改建)、兴祖线(G106至小白河段大修)、台王线(安左路段大修)、大吕线(民族路段大修)以及廊沧高速大柳河连接线中修、乡村道路改造提升等一批路网工程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开通文安—兴隆宫、文安—大留镇、文安—北京新发地3条公交线路,逐步推动城区新能源公交向乡村延伸,打造县域“30分钟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