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
2022年县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两大战略机遇,以全省“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5]活动为统揽,突出“又稳又快”工作总基调,坚持“两线”思维[6],举全县之力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城市建设发展年、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以全民招商“六引进”为抓手,以“两个不见面”营商环境为支撑,以“促进项目落地”各项措施为保障,量质并重、外引内生,把“西有雄安、东有文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埋头苦干、勇争第一的作风落到实处,借势而起、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奔跑的姿态、跨越赶超的勇气,全力冲刺廊坊第一梯队,奋力跑出新时代美丽幸福新文安建设新速度,争当全市抓投资上项目排头兵、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各位代表,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又稳又快”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快”的基础和前提,是稳住当前文安发展的好形势、干部奔跑的好状态。“快”是“稳”的目标和保障,是进一步提高奔跑质量、奔跑速度的具体实践。围绕“又稳又快”,确定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力争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力争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力争完成1500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约束性指标达到省市任务要求。
各位代表,今年工作在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拉开序幕。面对骤然紧张的防疫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立即启动战时指挥体系,科学划定管控区域,全面开展人员排查,坚决执行“四门落锁”,有序组织5轮全域核酸检测,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战斗中,党员干部坚守一线、日夜鏖战,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无私奉献,全县上下迅速凝聚起一股护我文安的强大精神力量。2022年,我们将秉承这种精神、发扬这种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以分秒必争、秒秒精彩的态势,两步并作一步走、一天要干两天事,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新的征程上加速奔跑、奋力前行、永争第一!争分夺秒抓好8项工作:
1、争分夺秒抓招商上项目,走好“两高”发展进阶之路。坚定“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虎跃龙腾、比武打擂之势,一刻不停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形成“招商引资马不停蹄、项目推进分秒必争”的生动局面。打响招商引资“排位赛”。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六引进”专项行动(引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引进一家总部、引进一笔资金、引进一名人才、引进一项创新成果),高效运营招商促进中心、雄安办、北京办,推广线上线下同步招商,创新产业链招商,强化驻点招商,拓展协同招商、委托招商、大数据招商,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各类项目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聚焦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企500强,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科技含量足、成长潜力大的优质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库。计划全年采纳有效招商引资各类信息500条以上;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0个以上,落地亿元以上项目90个以上,落地率达到50%以上。打响项目建设“竞速赛”。瞄准签约项目抓开工,重点推动投资65亿元的上海产业园、投资60亿元的正威科技新城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瞄准在建项目抓投产,重点推动投资50亿元的天环冷链物流、投资6亿元的人卫社数字服务等74个续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着力构建项目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完善落实金融、财税、土地、电力、研发等扶持政策,严格督办考评,一周一督办、一月一开工、一季一拉练,推动项目投资大提速。全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新开工50个以上,争列省市重点20个以上。打响园区发展“晋级赛”。坚持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着力构建规划定位好、产业项目好、功能配套好、体制机制好的“四好”园区。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对小务农场、黄甫农场、北部科技新区、利达智谷产业示范区进行托管,向左各庄镇、大柳河镇等周边区域扩容扩区,整合产业要素资源,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扎实开展“腾笼换鸟”,加快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消化利用,推动园区“二次创业”,以亩均税收论英雄,打造经济发展“高产田”。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总部经济和贸易商服企业100家以上。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以上,税收收入增长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完成“双倍增计划”阶段性目标。
2、争分夺秒优化产业结构,走好“两高”发展创新之路。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加快新兴产业扩张布局和集群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强筋健骨”。制定《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十条》,用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人造板、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融入创新元素,升级生产工艺,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力争全年实施转型升级示范引领项目2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推进新兴产业“根壮叶茂”。着力推动现代商贸、智能制造、休闲康养等产业尽快形成具有根植性和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催生新赛道、落地新技术、培育新经济。重点以天环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打造中央厨房、生鲜食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商贸区;以鲁能生态区为核心,赵王新河为轴,打造集文化、旅游、康养等特色功能于一体的水韵休闲产业带;以泰华远大、恒均建材为核心,打造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新兴建筑技术试验、应用、生产基地;以河北庞源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和华威博奥智能电气设备制造等项目为依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双轮驱动”,打造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装备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增效”。积极承接京津雄创新要素外溢转移,加强与清华、北大等创新发动机的常态化对接,推动形成“北京研发文安制造、雄安创新文安先行”的创新模式,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力争引进创新成果300项以上。充分发挥前行·58科创园、慧聪中科创新云(文安)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文安科创平台和“互联网+”信息港。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深耕细分市场,培育一批产业链上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市级专精特新11家;新增空白产品1项,制造业单项冠军2项,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众创空间(星创天地)[7]、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平台达到5家,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跑向应用场。推进领军企业和各类人才“竞相迸发”。实施民营企业“双翻番”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升级做强、鼓励企业靠优联强,推动企业创新提质争优,实现领军企业“星火燎原”。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力争30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人才“强磁场”,吸引天下英才汇聚文安、共创未来。力争每年引进域外人才2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