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4日)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实施1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0件、政协委员提案997件,办成率由64%提高到82%,满意率100%。坚持“三重一大”制度,集体研究重大问题1291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试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推行综合窗口、一网通办、一厅通办等便利化政务服务措施。完成区级机构改革,形成权责明晰的政府权力清单。理顺街道管理体制,430项行政执法权下沉街道。推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改革,11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工商总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深入落实59项市委巡视整改和市政府绩效考核任务,从严抓好规自领域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增强过“紧日子”意识,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减少13.7%。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下大力气解决“四风”问题,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这一奋斗目标,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直接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参与石景山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四老四少”问题突出,市政基础设施仍有欠账,公共服务存在弱项,城市功能品质与中心城区定位还不完全匹配;二是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有待增强,经济总量偏小,重点功能区业态分散,高精尖产业有而不强、有而不优,主导产业规模、龙头企业数量、行业影响力还有差距,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城市品牌影响力有待彰显,山水融城的生态景观、多元交融的文化资源、高端绿色的城市品质、便捷高效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城市发展人气与活力尚显不足;四是改革创新内生动力有待激发,面对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重任,适应城市精细管理和民生改善的新要求,干部人才队伍抢抓机遇的意识、干事创业的激情、改革创新的思维、攻坚克难的锐气还有欠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五子”联动,着力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石景山作为首都中心城区,紧紧抓住“两大机遇”,全力推进“三区建设”,实现了由传统重工业区向高端绿色之城的深刻转型,正处于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刚刚闭幕的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发展形势,明确了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区委要求、形势任务、规划衔接、区情特点、未来愿景,我们必须把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置于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全面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作为后奥运时期继续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的根本动能。我们要凝心聚力、抓住关键、乘势而上,以城市更新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以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京西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石景山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城市治理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抓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扎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高品质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围绕政治中心建设,精益求精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提升长安街西延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水平,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挖掘提升“六张文化名片”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成全国文化中心精品力作,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深化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功。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发挥“双奥之区”特色优势,优化国际交往服务环境,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冰雪大会等会议会展活动,全方位提升国际影响力。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以应用场景建设为导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100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