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4日)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紧紧围绕全市“五子”联动布局,紧抓北京“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强“一轴四园”重点功能区建设,长安金轴形成“三卡+消金”消费金融新格局;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规划建成率超过80%;中关村石景山园实现收入3438亿元,是2016年的1.8倍;首钢园获评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首创郎园Park等文创园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健全完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集聚光大信用卡中心等230家金融服务机构,现代金融业实现收入是2016年的2.26倍,达到市级高精尖主导产业千亿级标准;举办中国科幻大会,成立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推动设立北京科幻产业基金、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建设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举办国际电竞发展创新大会,拓展35处应用场景,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集聚中航信、虚拟动点等龙头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收入由331.3亿元增至639亿元;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引入优矩互动、中融汇智、中植国际等广告业、服务业品牌企业,全区总部企业达到111家,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年均增长12%。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成六工汇、金安环宇荟等消费载体,完成古城南路步行街、今鼎时代广场等商圈载体改造升级,推进大悦城等高品质消费项目建设,举办“京西消费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03.4亿元增至425.5亿元。落实“两区”建设方案,发挥侨梦苑等平台作用,实施90项重点任务,引进33个重点项目,累计利用外资16亿美元。在全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措施,成功召开经济发展推进大会,修订升级“2+N”政策体系,“服务包”企业由100家增至260家,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4.5亿元,减免税费63亿元。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协助企业办理普惠贷款超过100亿元,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45家。建成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京西国际商事与人才综合服务港等开放平台,发布实施“景贤计划”,引育景贤人才124人。深挖央企国企资源,引进中铁建发展集团、光大实业、中交资本等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由623家增至86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由672家增至946家。

  (四)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通运营S1线、M6线西延,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7.9公里增至18.6公里;建成新首钢大桥和北辛安路北段、锅炉厂南路、永引渠南路等9条城市主干道,市政道路总里程由256公里增至288.4公里;石景山水厂并网通水,日供水能力由18.5万吨增至22.1万吨;建设排水管网3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99.4%;建设9个变电站,新增容量168万千伏安;完成5个天然气项目,建设压力管线30公里;全面实施煤改电,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00%。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出台五年行动计划,制定10个专项计划,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3万人;持续推进衙门口、西黄村、北辛安、广宁村4个棚户区改造,1.5万户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施奥园美谷等9个老旧楼宇优化提升项目,存量空间资源实现提质增效。深化“一微克”行动,推进污染土壤治理,实施永引渠水系景观提升工程,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提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绿化3622亩、“揭网见绿”416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公园20座,建成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城市绿化覆盖率由51.89%提高到5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35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第一。整治7个重点区域、23条精品大街、2个精品小区和105条背街小巷环境,完成68条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新建公厕41座,685条街巷全部落实街巷长制。建设生活垃圾分类驿站48座,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超过85%,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25项道路疏堵工程,新增停车位3.8万个,道路停车实现电子收费。深化智慧石景山建设,落实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六大基础信息库数据共享,“城市大脑”建成投用。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大考验,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精准落实测温验码、一米线、无接触配送等举措,1.6万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坚守防控一线,开展核酸检测193万人次,排查管控涉疫人员20万人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31万剂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引进十一学校、人大附中2所市级名校,开工建设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新增14所幼儿园、3895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45%提高到87%,平安校园、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100%达标。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内教育教学秩序。推进西部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国家级医共体、北京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面向全区医疗机构启动“信用+医疗”服务。出台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7家、家庭照护床位312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由5.14张增至7.6张。全面开展国家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42.2万人,3103名失能人员享受优质护理服务。建成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评保持全市第一。实施4个共有产权房项目,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3万余套。新增便民商业服务网点288家,我区成为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成区文化中心,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在全市效能评估中排名第一。新增实体书店25家、博物馆4家,每10万人博物馆拥有量由0.5家增至1.2家。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园绿地融合建设,广泛布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达到202个,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创新实施首办负责、直通车、双派双考、三见面、五大专班等工作机制,办理群众诉求26万件,解决率由62.8%提高到78.3%,满意率由78.9%提高到87%。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石景山老街坊”社会治理五大工程,建设五星“品质社区”10个。推广“老山模式”“鲁谷模式”,小区物业管理“三率”超过94%。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全市首个“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石时解纷”平台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北京实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成功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304个智慧平安小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9.75%,区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