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4日)

  (五)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2022年疏整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施“留白增绿”2.7公顷,推动重点区域环境提升、住宅小区配建设施移交,确保通过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复评。建设6座密闭式清洁站,完成衙门口综合场站环境整治提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打造区级静态交通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刘娘府、福寿岭公交场站,实施4项架空线入地工程,完成5项道路疏堵工程。

  推动智慧石景山建设。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和分析系统,提高大数据服务支撑能力,构建全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体系。推动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增强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基本实现区内5G网络全覆盖。深化各领域智慧化应用,开展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交通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建设,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

  深化平安石景山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精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各类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控,发挥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做好接诉即办工作,完善专班推进和双派双考等工作机制,深化热线与网格融合,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重点解决好高频事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以诉求解决和主动服务为核心的基层综合网格工作模式。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拓展“石景山老街坊”品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协商议事向楼门院延伸,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格局。健全社区治理机制,评定新一批五星“品质社区”,巩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三率”实效。

  (六)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品力作,彰显文化生态底蕴

  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创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深入开展“擦亮城市西大门”专项行动,积极推动公共文明融入城市治理,加大礼让斑马线、光盘行动等文明行为培育引导,营造礼让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全力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落实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50项重点任务,高水平举办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提升八大处公园管理水平、综合环境和品牌效应。做好龙泉寺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加强法海寺壁画宣传策划,改善提升周边环境。完成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9个重点院落修缮改造,重现驼铃古道风采。实施永定河左岸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动永定河石景山段沿线公园连通,打造“秀水石景山”。

  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76项指标任务,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石景山文E”等数字平台内容,高标准运营区文化中心和街道、社区文化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提升区博物馆展陈质量,推动实体书店、图书馆创新发展,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名家、名院、名剧走进石景山,举办全国社区合唱汇演、国家级院团惠民演出季、古城之春艺术节等1500场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林长制,实施长安街沿线绿地提升等31项绿化工程,新增造林绿化196亩,开展公园绿地社会化养护管理试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河长制,推进清河行动,保持各类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碳中和规划,推动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实施减污降碳专项行动,启动首批碳中和试点,推进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公共领域节能降耗。深化“一微克”行动,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品质之城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资金52.95亿元,办好40项民生实事和68项济困工程。精准开展就业服务,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0人。加快北辛安回迁安置房建设,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3700套。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推进儿童福利院和救助站建设。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动支援协作重点任务及市、区项目,助力宁城县、莫旗、称多县、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力促衙门口配套学校实现开工。接收配套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810个。以“双减”工作为核心,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推动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示范区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教育评价改革,实行干部教师交流、区管校聘等制度,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健康石景山。毫不放松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夯实社区防控基础,加强冷链食品监管,积极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升核酸检测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开工建设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北辛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西部医院前期工作,加强3个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信用+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工建设调色板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新增体育设施200件,利用冬奥公园打造一批特色体育品牌活动,举办阳春社区体育节、金秋体育盛会等群众体育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