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质量抓创建提品质,不断提升县城宜居宜业水平。聚焦规划、建设、功能、服务提档升级,坚持“四好”标准,践行“五个城”要求,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突破年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持续提升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经营土地”理念,科学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好金都上和琚、博雅商业广场等新建商住项目,坚决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让“人人有房住、房子有人住、人人住好房”变为现实。加快铺展北部新城,高质量完成总投资3.1亿元的基建工程;实施消费赋能工程,匠心培育城市新地标,推动国奥综合体育场馆、红星美凯龙商业中心、中农国发大市场全面开市,丰富拓展新城区商业业态,打造新的品质生活圈、消费好去处,努力建设有特色、有魅力、有品位的“三有”县城。全面推动城市更新。精雕细琢城市肌理,统筹城市风貌、单体形态、色调格调及周边环境,系统性把关、衔接化推进,高品质新建运兴街口袋公园,进一步提升现有35处公园绿地,扎实做好功能完善、夜景亮化、文化植入和日常管理,做到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科学实施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郑口镇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精心做好177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依托物流强县、水润故城建设,统筹推进政府资产更新改造、运营盘活,打造一批住房保障、物流配送、公共安全、防汛排涝等“平急两用”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韧性和宜居安居水平。着力完善基础配套。坚持“冬病夏治”、“有病早治”理念,扎实开展供暖工程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提前确定供暖方式,推进热源、管网、用户精准匹配;实施庭院供热管网升级项目,改造提升48个居民小区供热设备,进一步提高供暖保障能力。接续推进城区庭院供水管网二期项目、污水管网及排水综合提升、背街小巷污水雨水管道改造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排水能力。加紧推进路网优化工程,实施国道G240故城段升级项目,完成10条主次干道百公里升级改造,促进人流物流更通畅、交通出行更便捷。精细做优县城管理。主动适应城市管理新形势,升级拓展智慧城管场景,推广视频随手拍APP,强化数字赋能、引导群众参与,进一步提高市政、环卫、排水、亮化等方面管理水平。建立“柔性执法+刚性管理”二合一机制,实施违法停车、门前“五包”、文明礼让、环卫保洁、绿化亮化“五大集中整治”,用好“违停提前告知”、“延时转办处罚”、“首错警告免罚”等人性化方式,打造井然有序、干净整洁、温暖舒适的城市环境。开展小区物业集中提升年活动,探索“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合署办公、协同治理,试点推进社区大食堂、互助幸福社,确保“一老一小”生活无忧、广大居民舒适安居,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物业服务质量和群众幸福指数。
(三)高质量抓三农促和美,努力擘画乡村振兴富美图景。深入践行“八个三”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进百村示范、全域共富,努力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推动现代农业强县、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迈出新步伐。强化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全年建成6万亩;加快实施运河灌区改造修复、水源贯通综合整治,扩面推广浅埋滴灌、智能喷灌、水肥一体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抓好盐碱地综合利用,进一步增强节水、抗旱、增产能力水平。接续实施国家级棉花制种大县项目,强化良种选育创新攻关,实施好玉米单产提升、现代种业提升“两大工程”,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力争突破8.4亿斤,其中玉米4亿斤、单产提升5%以上,成功打造“吨半粮”示范区;繁育高品质棉花种子200万公斤以上,进一步提升我县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规模经营、创新驱动、全链打造”,做强东大洼、茂丰两大农业园区,培育壮大肉鸡、奶牛、中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建成正大预制菜加工、中农国发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数字农业小镇等8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新增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链条项目4个以上,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达到40家,全省农业产业化创新先行县建设取得新成效。统筹乡村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种养殖传统,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落实花生、高粱、道地中药材等8万亩以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打响故城“土特产”品牌,全年新增“万元田”1200亩以上。建设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蔬菜复种面积16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让京津冀“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称号的占比更高、分量更重。全面提升乡村风貌。依托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分类分档推进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打造省级和美乡村18个以上、贯通精品环线1条,营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让广大农民乐享田园美景、共赴乡村振兴。发挥大城乡环卫一体化作用,扎实推进“五清三建一改”,积极推广有机生活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完善“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转运+资源化利用”分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模式,就地取材、以工代赈实施巷道硬化,确保村庄“五化”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整治保持常态长效,努力打造北方地区最干净整洁的农村,高标准办好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激发农村改革活力。完善用好农业“五位一体”新型经营模式,做实价格指数、收入保险兜底,扩面推广35万亩以上,力争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50%、30万元以上村达到30%。用心做好土地文章,积极创新流转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30家。深入挖掘、扎实用好乡村资源,探索资源发包、资产参股、村企共建、联社经营等多元化模式,打造更多“农创服务点”、“主题生态园”。完善乡村振兴全要素人才引培机制,畅通社会资本、金融资金、创新资源流动渠道,试点建设乡村青年人才社区,吸引“贤乡人”、留住“旅乡人”、发展“新乡人”,进一步培育壮大“发展领路人”“乡村工匠”“创业人才”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好职业,让农村成为有志之士的好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