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推动骨干网优化升级。推动构建200G等超大容量骨干光网络,扩展市-县、县-乡镇承载能力,提升城域网出口带宽。加快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改造进程,推广部署IPv6分段路由/以太虚拟专网(SRv6/EVPN)、软硬切片等技术打造简洁IP网络,提供端到端差异化承载和快速提供能力。持续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IPv6网络质量,推进云服务平台、用户终端等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行业网站和互联网应用的IPv6浓度,实现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围绕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推动襄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提升襄阳企业用户的国际互联网访问质量。

  加快移动物联网建设。加快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窄带物联网(NB-IoT)、速率类别1的4G网络(LTE-Cat1)、5G网络迁移,构建高、中、低速全系列的移动物联网网络体系。优化NB-IoT网络覆盖,重点面向数据采集、无线抄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场景加快建设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的NB-IoT网络设施,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打造良好的网络覆盖环境。面向智能家居(视频)、车载通信娱乐等场景,加快建设LTE-Cat1/5G网络设施,满足中高速移动物联网业务。推进嵌入式SIM卡(eSIM)技术在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住宅安保等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二)全力打造中部云基地

  加快数据中心提质增效。发挥襄阳在地理位置、干线网络、自贸区业务试点(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优势,推动数据中心做大做强,形成立足襄阳、服务全省、辐射中部省份的数据中心聚集地。加快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支持华为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基地持续建设完善,支持中国联通东津云数据中心建设,优化用电政策,争取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襄阳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原则上不支持县(市、区)规划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各县(市、区)统一使用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但在有需求的县(市、区)可合理布局边缘数据中心。加强存量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引导数据中心持续健康发展,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使用效率(PUE)上不高于1.3,改造后的数据中心PUE不高于1.4。

  构建多源异构计算能力。加快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多源异构计算能力建设,推动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混合部署,支撑识别检测、语音交互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按需部署边缘计算设施,推动在高新区、老河口等县(市、区)建设规模适度、共建共享的通用型边缘计算资源池,满足车联网等低时延业务需求。鼓励智能制造企业按需建设边缘计算节点或边缘计算网关,助力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试点示范。

  (三)统筹建设市级大数据能力平台

  依托襄阳市大数据中心,建设襄阳市公共数据汇聚中心,构建全市公共数据能力平台,提升公共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加强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数据结构、统一系统接口,推动市级大数据平台与省级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推动市级各部门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汇聚各行业数据,加强行业大数据平台与省、市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各县(市、区)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应用平台,充分利用省、市、行业大数据平台共性能力开发本地特色应用。

  (四)积极培育新技术基础设施

  加快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面向社会开放的语音、图像、视频及行业应用数据等多类型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充分利用华为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基地、襄州区易华录数据湖等计算和存储资源,加强与百度大脑等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共同建设面向全市医疗健康、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典型应用场景落地,提升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布局和应用创新发展。建设面向政务、医疗、金融、工业等重点行业的全市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区块链开发、部署、运维和互通成本。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区域网络节点在襄阳落地,构建纵向贯通国家区块链网络、省大数据中心,横向打通市大数据中心和各部门的政务区块链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区块链在政务、司法、金融、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应用,引导区块链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将襄阳打造成为湖北省和全国区块链创新示范样板。

四、积极构建集约开放的融合基础设施

  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农业、交通、医疗等行业大数据平台,推进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感知设施部署,实现传统基础设施智能感知、高效运营和数字管控,提升各领域现代化发展水平。

  (一)加快工业互联网部署

  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改造升级,鼓励本市企业利用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5G工业模组等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打造一批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功能的“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襄阳)覆盖范围和运行质量,加快创新应用,在汽车、食品、医化等行业开展多场景标识解析推广,加大企业接入规模,逐步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标识服务节点。

  打造一批服务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打造省内领先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挖掘规模化应用场景,探索平台服务商业模式,加快构建襄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推动中小企业上云。打造一批经济价值高、推广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

  (二)加强智慧农业设施建设

  建设襄阳市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市级农业大数据平台,汇聚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的基础数据、农业生产物联网感知数据、全国主要农贸市场行情数据,与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对接,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面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粮食、生猪、家禽、茶叶、特色淡水产品、蔬菜、现代种业、菜籽油、林果、道地药材等襄阳重点产业开展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发布和共享服务机制,推动产业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支撑农业品牌建设和产品溯源。

  推进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推动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襄州)、南漳中国有机谷等园区探索物联网终端、智能控制设备、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在土地墒情、光照、自动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打造数字农场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科普等服务业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加快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抓好农村电商县域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数字化建设,加快推动物流进村。加强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设襄阳名特优农产品专卖店。

  (三)加快智慧交通设施发展

  推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智能化升级。推动智慧灯杆、感知设施、物联网等与道路同步规划建设,促进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升道路智能化水平。搭建车联网运营支撑平台,对主城区448个红绿灯路口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公共测试道路,有效支撑车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综合服务构建和创新应用实践。推进智能停车场建设,积极推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设施布局。探索5G、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等信息技术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建造和养护过程中的应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4.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