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五、大力发展高端引领的创新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中心,推动本地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特色产业建设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等创新载体。

  (一)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主动对接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力量,结合襄阳产业优势,高水平建设湖北隆中实验室。支持航宇救生装备、金鹰重工申报创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扎实推进航天科技集团四十二所承担的国家航天化学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以湖北台基半导体、湖北文理学院、际华集团三五四二等为依托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面向我市优势学科、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领域开展基础性、创新性研究,支持承担国家、省和我市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鼓励本地高校院所、企业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提升区域科研创新能力。

  (二)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创新中心

  推动襄阳企业与武汉、北京、珠三角等地科研院所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加快提升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综合能力,支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襄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深兰人工智能襄阳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襄阳技术转移中心、襄阳云谷孵化中心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依托襄阳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及自贸区产业政策方面的优势,引进百度大脑人工智能产业与创新服务平台等智能创新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和项目落户襄阳。

  (三)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载体

  持续推进襄阳高新区建设,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围绕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枣阳高新区、老河口高新区建设,培育特色鲜明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样板。依托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漳中国有机谷等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襄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

六、构筑可管可控的安全防护体系

  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结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探索建设安全测试、设备安全检测等共性安全基础平台,加强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

  (一)建设网络安全感知和防护设施

  推动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保障设施的安全可靠性。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场景,推动建设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和联动指挥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关键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威胁态势感知、预警、响应和防护水平。建设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探索建设安全测试、设备安全检测等共性安全基础平台,推动构建辐射汉江流域的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网络安全技术高地。采用数据备份、双机容错、异地容灾、数据加密等技术,加强数据的安全防护,实现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全方位防护。设立备份信息服务器和不间断应急供电系统,确保信息及网络的安全、畅通。

  (二)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机制,落实相关企业和单位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将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网络安全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指导企业和单位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全市网络安全联合检查机制,构建跨部门的安全巡查联合检查组,借助线上监测加线下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定期及不定期的巡视检查全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全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状况实时监管。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密码法》的相关要求,落实等级保护测评及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工作,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对基础设施和网络运行的影响,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强化襄十随神城市群新型基础设施共建互联,加快推进各县(市、区)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和特色应用。

  (一)促进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共建

  优化网络架构,加强襄阳与武汉的网络连接,提高襄阳在国家干线网络枢纽地位,完善襄阳与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市州的省内干线网络。构建市级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推动襄阳与省、其他市州,及各县(市、区)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提高汉江流域大数据服务能力。构建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等共性能力平台,将服务向周边地区辐射。协同推进车联网应用创新和商用模式探索,依托十堰商用车、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随州专用车不同产业定位,联合开展车联网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依托襄阳、十堰共建国家物流枢纽契机,协同共建智慧物流信息服务系统,汇聚整合区域物流信息,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深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发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提升对十堰、随州等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平台服务能力。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智慧旅游平台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市群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共享,提升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进城市群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支持襄十随神城市群搭建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航天42所国防重点实验室、襄阳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等平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区域科技协同发展。

  (二)推进各县(市、区)新型基础设施特色发展

  提高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间信息通信网络联通水平,加大县市区之间的主干接入光缆网络密度。依托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推动枣阳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快宜城云上软件园建设,支撑宜城数字经济发展。鼓励谷城推进“5G+”制造业发展,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基地。加快智行隆中老河口示范区、老河口专用车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建设,推动形成车联网研发、生产、测试、应用、配套一体化产业生态群。推动南漳智慧农业设施发展,加强南漳智慧中国有机谷建设。推动保康智慧旅游设施建设,打造保康全域智慧旅游示范区。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功能,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统分结合、联动协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作联席会牵头推进功能,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做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制定、项目组织、成效评价评估等工作,并加强对各县(市、区)工作的指导。工作联席会各行业牵头部门统筹本行业内建设需求、存在问题等信息,统一对接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以便于统筹布局。

  (二)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优先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5G网络等技术成熟的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出台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相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等细分领域扶持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加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做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的融合促进,全力做好项目策划与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资金支持。

  (三)促进数据流通

  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机制,加强市、县(市、区)两级大数据设施建设统筹协调,采用统招分签的模式建设大数据平台系统。推动市级大数据平台、行业大数据平台、政务大数据平台、物联感知设施管理平台等系统间接口统一与互联,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社会服务、行业管理等领域数据自动采集汇聚。持续完善人口、法人单位、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库,形成重点领域主题库。推进数据流通共享,探索建立数据确权、数据交易原则和规范,搭建数据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开放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沙箱等政企数据共享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机制,拓展数据共享范围,实现数据资源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4.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