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肥东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

  四、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握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布局给肥东带来的新机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设千亿县、挺进全国五十强、创建全国文明城提供支撑。

  (二)发展战略

  产业强县。提速做大经济规模,更加突出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产业和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加快企业集聚趋势、构筑产业集群优势,聚力拉升制造业占GDP比重,实现一二三产结构更加合理。

  创新赋能。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引进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人才新政”吸引集聚创新人才资源,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奖补等激励创新政策,构建科创生态,加快推动“创新主体铺天盖地、高新企业别有天地”。

  开放合作。坚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分享红利,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与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一体化发展,与国家级开发区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平台承载能力,打造新兴产业高地、长三角一体化合肥东向发展“桥头堡”。

  (三)主要目标

  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及新基建带来的高端要素加速集聚的机遇,围绕合肥市“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主导产业,发挥肥东县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依托“四区”产业主平台,主动承接长三角及合肥都市圈产业转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光伏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肥东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全县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指标均大幅提升,形成创新能力突出、创新辐射引领作用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标杆,构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打造创新特色明显、创新创业环境优良、经济社会效益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县典型示范。

  “十四五”期间,全县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到3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新增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提升创新载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新成果、新技术;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五、规划任务

  把握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布局新机遇,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赋能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对接长三角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大科技研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狠抓G60科创走廊“四创互动”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打造合肥科技创新策源地。

  合力推进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对接G60科创走廊、滨湖科学城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进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协同打造合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加强与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肥东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合力构建“国家大科学中心-区域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的多层次创新大平台。支持企业加大关键研发、检测设备购置投入,动员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增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抓住合肥建设滨湖科学城的契机,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技术产业联盟,持续推进与中科大合作规划建设阳光谷项目、与合工大对接氢研究院等项目。推动合肥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肥东相关产业创业者开放。支持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我县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投资公司和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和中介服务平台,引导科技资源与产业发展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形式,建立在线创新交流、专利创意、人才对接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等。

  拓展“双创”平台。加大支持扶持力度,推动肥东县双创中心建设,积极布局一批高端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创新研发基地,鼓励拓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实施“泛孵化器”建设工程,启动建设一批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推动新安(肥东)双创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发展,支持荣电孵化器、前能众创空间、新安梦空间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推动万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发展。

  (二)完善高新产业平台

  围绕打造高效能服务、高品质环境、高经济密度、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完善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肥东经开区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开发区合作共建,形成对接合肥中心城区、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平台载体。

  推进肥东经开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突出加强二次创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引领“四区”协同及全县产业平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动承接新站高新区产业辐射和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退二优二”“引凤筑巢”步伐,培育壮大以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消费终端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与两化融合,打造市级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早日进入合肥市千亿级开发区行列。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完善二次创业拓展区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引导梁园道口片区部分工业制造类和商贸物流类产业向牌坊、梁园、石塘方向布局,推动与北瑶岗联动建设,完善立体式的城市生活配套,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推进新兴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装备制造、新材料、光伏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化学原料药产业集聚区,深化与合肥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等合作共建,推进低碳和循环化改造,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肥东县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围绕东部新城核心区功能定位,重点布局光电显示产业和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总部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商务、科技信息、会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增强都市产业的辐射功能,促进肥东产业数字赋能与融合升级。强化核心区与老城区、南部片区规划衔接,加快道路、场馆、行政服务、教育体育等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健全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景观环链,打造现代产业新城,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放大市场化招商平台效用,推进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多金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中南·高科肥东智造产业园发展,拓展产业新城发展空间。

  推进产业承载能力建设。推动园区扩容升级,深化合作共建,积极承接上海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总部经济等产业项目转移,巩固提升以智能物流为主导的现代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光伏与新能源特色产业,尽快形成现代高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创新肥东经开区“园中园”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协调产业招商与布局,促进要素优化配置与产业协同发展。

  (三)培育壮大产业能级

  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瞄准合肥新兴产业集群,结合肥东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积极布局产业配套延链项目,重点打造“新光大道”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产业。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围绕合肥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以中节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为重点企业,聚焦分布式发电、先进储能、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领域,实施产业补链强链工程,推进合肥市龙泉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等建设,大力开发储能、微网及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围绕合肥市主导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以正帆电子、空气化工、瑞德磁电、海素同位素等为重点企业,推动高纯电子气体新材料项目、精密金属掩膜板等项目建设,形成新材料系列产品。以马钢板材、融亿铝模等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家电冷轧波(薄)板、高档镀锌板材、铝模板系统等新型金属材料;以国轩高科、合肥亚龙、中盐新能源为龙头,引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介质材料、隔膜材料等新能源材料;以中盐安徽红四方为龙头,延伸化工基础原料产品链,发展有机氟材料、硅基材料、改性塑料、高性能纤维、环保新材料等化工新材料。

  光伏产业。围绕合肥市打造光伏产业基地,以中南光电、协鑫集成等为重点企业,推进协鑫60GW光伏组件产业基地、晶科光伏组件制造基地、晶科2000MW光伏发电、大唐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运营,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等产业。

  光电产业。发挥毗邻合肥新站区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合肥新站高新区产业辐射和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转移。以安徽光阵光电、合丰泰等重点企业为依托,推进陶瓷半导体模块、光学显示模组等项目建成投产,深耕芯片制造细分领域。以乾照光电、映用科技等重点企业为依托,支持中聚合臣液晶取向膜等项目投产运营,完善合丰泰超薄柔性玻璃基板和宝明新型显示器件等液晶制造配套,延伸拓展新型显示下游应用端等产业。

  大健康产业。依托合肥循环园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长临河国际医药港,重点招引原研药、高端仿制药项目,形成研发、生产、医药中间体、医疗健康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打造合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肥东板块。大力推进海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与武田制药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推动海辰药业、华纳生物基因测序、大禹制药原料药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鼓励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各项工艺技术。

  大数据产业。持续跟进服务大数据招商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企业,深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应用等产业,扶持发展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推动线上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发展,壮大数字产业规模。以东部新城为核心积极布局,加快5G大数据产业园、智能产业园、互联网生态园等数字经济重点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生态圈,建设数字供应链。发挥“荣电大数据精准营销服务系统”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华仓合肥量子数据产业园项目及上海倍增5G社交大数据智能运营中心项目等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实施,支持飞马智科长三角(合肥)数字科技中心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国家级云计算数据中心。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挥肥东装备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以中铁合肥交通、建鹏智能为龙头的智能轨道交通设备,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轨道交通等关键装备,推动中铁新型轨道交通和智造产业园、卡福天晟轨道车辆牵引和控制系统、京冶轨交核心零部件等项目建设运营,创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共同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智能装备产业。抢抓“两化融合”机遇,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与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以春华起重、神雕起重等企业为龙头的智能起重装备,以海源机械、合矿机械、中建机械等企业为龙头的智能工程装备,以达闼智能机器人、隆链智能仓储机器人、宇锋智能物流仓储机器人等企业为龙头的数字化工业装备,以乐库、华星等企业为龙头的智能停车设备,形成肥东支柱产业。推动国防科技大学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国建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合肥智能化产业基地建设,打响安徽起重设备专业商标等品牌。

  现代消费终端制造业。把握国内消费升级机遇,发挥电工电器等制造业优势,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居等消费终端制造业,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引导荣电实业、宽居电器等龙头企业研发创新智能家电产品,推动博德尔智能空气净化器、吉邦无线充电发射及接受设备生产、清华胜嘉大数据算法驱动AI智能制造互联网定制服装等项目建成投产,拓展智慧家居新“蓝海”。以合肥海源机械、肥东凯利电子、合肥锦康科技等为重点企业,推动锦康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配套件生产加工、海源机械新型航空地勤特种设备大速比车桥、格拉默中国总部暨智能座舱系统生产基地、凯利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控制器等项目建设,打造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四)强化科技创新攻坚

  依托我县各类创新平台,发挥毗邻合肥高校等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双入库”行动,加快“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引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围绕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加强“县院合作”,设立专项产业扶持基金,吸引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肥东,着力打造一批“团体冠军”“单打冠军”“潜在冠军”。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认定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小微企业。到2025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0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2022-05-01/253.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