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利辛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与 建设规划

  七、推动绿色生态种养业发展

  做好养殖业的粪污利用工程,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针对无害化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富含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因地制宜建设以处理后养殖废水贮存池为核心的养殖废水农田利用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多元化投资、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科学规划、提升永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持续带动全县种养大户实施以种养结合为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生产。通过“旱改水”,稻虾(鱼类)连作及莲藕种植项目的实施,丰富生态产品的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秸秆青贮、蘑菇种植等种养结合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绿色生态种养业跨越式发展。

  八、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进一步落实利辛县河流水环境治理责任,加强全县各乡镇河流水质监测,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加密采样监测,及时掌握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情况,对各监测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准确测评,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 土壤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建设,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切实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推进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项目

  全面实施“土十条”,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实施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大力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对利辛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对约80万m3陈腐垃圾进行处理。城关镇邵渡口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进行土壤污染调查或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等。

  二、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促进大家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助力建设美丽利辛。提高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提升资源化回收利用率。减少生活垃圾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以大型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为主、卫生填埋场为补充的处理方式,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区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运行机制和实施保障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系统。

  新建一座处理规模50t/d(含收运设施及污水预处理)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厂;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站,餐厨垃圾治理设施,购置相关车辆和设备,配套附属工程,对利辛县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治理,实现综合利用;建设8座公厕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置移动公厕20座。

  三、加强固废污染综合防治

  加快以板集矿区为主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设,推进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利用,招大引强一批企业入园。壮大孙集垃圾电厂、生物质电厂周边园区建设,规划一批热电联产等相关企业落地。新建利辛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利辛县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利辛县中京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利辛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等综合利用工厂,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停车场、加油站、道路等。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交易、分拣、加工中心。建设利辛县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利辛县环保秸杆板项目(年产6亿m3);新建一座处理规模600t/d(80%含水率)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厂。对利辛县建筑垃圾开展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建 1 座处理规模为50万t/a的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厂;对全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置,新建一座处理规模80t/d的污泥处置中心。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四、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

  建立以生态环境部门为主,农业、自然资源、城管等相关部门配合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开展对全县土壤环境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强土壤重金属等监测,逐步提升土壤监测能力和水平。

  第七章 林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依托各乡镇现有特色资源和区域优势,促进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生态、生活、生产有机融合的田园城市空间。实施部分重点乡镇改造工程。大力实施美化工程,规范乡镇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整体建筑风貌,加强乡镇道路及集市、街区等综合环境整治,提高现有绿地景观效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精品,形成绿水萦城的独特生态环境。

  一、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

  推进本县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于生态红线管控区,坚持强制性保护,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严格监管,严禁一切形式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资源安全。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禁止及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考核评估办法、红线黑名单、生态补偿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动态评估,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合理引进和推广多种技术措施,积极开展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二、继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

  继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抓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大力推进森林长廊建设,着力构建“以林荫城、以水润城”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同步抓好“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建设利辛县防护林体系,恢复大中沟河林带200公里,建设林网50万亩;在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板集煤矿塌陷区(板集村、新矿社区)开展植树造林及生态修复。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因地适宜,分类推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森林村庄”和“森林城镇”示范建设活动,连续5年,每年绿化美化200个自然庄;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推进沿路、沿河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到2025年,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造林5万亩,发展优质木本油料基地2万亩,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50万亩、森林长廊25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30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个,开展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开展林下种养殖业,培育1-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并保持在19.5%以上,林木绿化率不低于25%,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m2以上。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32万m3以上。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新增公路绿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巩固省级森林城市胜利果实。

  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加强防护林、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森林抚育,实现人工造林“一张图”管理,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加大湿地保护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