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并逐步加大中医药财政投入,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优化县中医医院的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补偿机制。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持和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第二部分 康养产业发展
缙云县康养产业发展
根据《健康缙云2030行动纲要》《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展望》《缙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1.自然资源与养生文化。我县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全县平均气温为18.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39%,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达3600个以上。我县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地表水系较发达,各类型水域面积约3.65万亩,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我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第一批清新空气示范区”,入选省级山水建设典范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获评 2019 年度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我县天然药材资源丰富,已发现的天然中药材资源有2033种,国家名贵中药材品种251种,主要药材有前胡、山楂、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等,可谓“天然药谷”。我县被授予全省首批、全市唯一“浙江小吃之乡”称号,是全省首个“小吃文化地标城市”,缙云烧饼入选全国乡村特色食品名单,缙云爽面入选“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缙云黄茶被授予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缙云茭白、缙云黄花菜成功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缙云黄花菜入选全国特色种植产品名单;缙云麻鸭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缙云藏香猪获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我县传统养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黄帝祭典、张山寨七七会、迎罗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黄帝炼丹飞升传说与《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以及唐末缙云籍道教宗师杜光庭提出的“道法自然”养生观,确立了缙云仙都为“道家第二十九洞天福地”。
2.康养产业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县“民宿+康养”“农业+康养”“运动+康养”等产业不断涌现,依托县域内4A、3A级景区及高品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黄帝文化养生、耕读古镇休闲、户外运动休闲、多彩民俗体验、高山生态度假等康养板块。五云镇、新建镇入围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前路乡懿圃西红花养生园获评浙江省第一家“中国长寿之乡”康养示范基地和丽水市第一家“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加速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新建镇中心卫生院获省级养老示范医疗机构称号。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成功举办中医“治未病”工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有序推进,完成居家照护专业技能培训717人次。截至2020年末,我县从事康养相关产品开发销售单位425家,提供保健服务单位286家,提供运动类服务单位(含运动器材销售)105家。
(二)形势研判
“十四五”期间,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继续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长寿愿望更加迫切,生活品质追求逐步升级,多重需求叠加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阶段,社会呈现“老龄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加快”“预期寿命持续延长”三大特征,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养老、医疗、照护以及精神文化、适老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催生了巨大的养老健康市场需求。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加速发展,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互联网+健康”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人民政府大力扶持山区26县和革命老区建设。综上所述,我县康养产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县康养产业领域的资源筹集配置、基础设施条件、服务体系建设、产品与市场开发、人才科技支撑、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宏观上,康养产业缺乏顶层设计,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康养服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滞后,康养服务技术、产品的研发缺位,康养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康丽水2030行动纲要》提出:聚焦“医、养、健、智”四大板块重点领域,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展望》提出:深化“健康缙云”建设、打响“长寿之乡”品牌。《缙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构建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加快建设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康养特色村,打造华东康养知名基地。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是推动“健康缙云”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我县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展康养产业发展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奋力开辟跨越发展之路。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城三地”建设,聚焦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融合,积极引进康养产业优质资源,着力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开创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研发高品质和特色化康养服务技术、产品为先导,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为基础,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康养服务样式,推动高水平康养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奋力打造中国山区县域康养产业高地,努力将康养产业培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县奋力担当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提供更多的标志性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牢固树立民生理念,增加政府必要投入,强化政府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优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以市场为导向,激发各方活力,积极引进与植入优质资源,增强康养产业发展动力。
2.坚持主客共享、多元发展。围绕满足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康养服务需求目标,增加普惠性康养服务供给。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康养服务体系,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的康养服务与产品,增强吸引县域外客源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助推“健康缙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3.坚持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积极探索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牢固树立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康养高水平特色服务技术、项目、产品、方法等研发,着力培育高品质服务机构成长,因地制宜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