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了义乌教育内涵发展的支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建立多级培养体系,完善“优秀青年干部—校长—名校长”三级干部培养梯队,提升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着力培养有思想、有情怀的“专家型”名校长团队;现共有特级教师19人,名师名校长27人。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年终奖考核指标体系,贯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和“多劳多得,优劳优薪”的分配原则,制定教职工年终奖分配指导意见等,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鼓励教师立足本职、多做贡献;制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健全教师荣誉体系。

  5.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

  通过“互联网+教育”、创新教育推进、教育管理转型、教育服务提升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五大工程,打造基于“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合计建成130个录播教室。2018年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数字转型项目的“人人通”大规模化应用试点,90%的教师把之江汇教育广场空间应用于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6.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落实

  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基本构建了安全监管网格化、安全教育信息化等“九化”模式。建立内容涵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三防”设施、学生心理问题等各领域学校安全的义乌校园大安全标准化制度,构建我市特色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并落实“智慧安防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构建镇(街)属地监管、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护校安园”社会安防责任体系。

  尽管“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教育“短板”。一是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全省县域规模最大的在校生总量,义务教育公办资源供给仍不能完全满足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就读需要,学位供给不足,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较高,存在超规模办学的学校。二是义务教育均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生均高学历教师、骨干教师、体艺专任教师,教学用房、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仪器设备值配置等方面有待提升;素质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需要提高,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学习压力较大。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正式编制数量不足,中高级职称比例与学历层次有待提升。四是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幼儿园公办园、等级园覆盖面较低、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成人社会培训效果有待提高,有效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制度尚不健全。五是教育国际化与义乌城市定位尚未完全匹配。教育对外交流总体不够,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比例不高,教育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美誉,千年历史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面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义乌作为自贸试验区,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金义第四大都市区”建设,着力打造“九个中心”,打好“十五张牌”,奋力跑在现代化先行最前列,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

  1.国家及省教育战略的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为实现这一总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一布局强化了教育现代化在实现总任务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浙江各级政府要立足于更好为人民服务,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统筹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对施政理念、机制、工具、手段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动政府职责明确、依法行政、协同高效,提升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浙江省到2035年,浙江教育实现“两个率先”,即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省各领域率先高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为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履职要求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验收、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等教育发展的抓手日益稳固,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向好。

  2.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义乌作为自贸试验区、eWTP先行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及“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立足金义都市区,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贸易转型,努力建设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和先行区,深化产教整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教育是高端人才选择落户创业时重点考虑的问题,教育是影响优质团队、优质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待之一。必须推动义乌教育品质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的教育软环境。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目前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在对教育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发展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提高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十四五”期间,人口流动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双重因素带来的生源数量和结构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市区人口聚集区大规模学校、小班额比例过小、新义乌人子女学校办学水平较低的问题依然突出。

  3.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金义大都市”城市定位为义乌确立了新坐标。“十四五”期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定位,国际化城市建设应作为义乌“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主方向和主战略。为此,义乌需通过紧抓一体化战略机遇,借助上海、杭州等地科技资源及创新人才,有效推动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高效利用区域内各方资源并贡献出“义乌力量”。在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义乌必将进一步突破“县域经济”既有格局,主动链接大湾区、深度融入长三角,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优质幼教机构、中小学校、高教学院交流合作和办学,开展长三角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联合培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和校际共享。义乌如何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义乌教育走向国际、扩大影响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打造“金义大都市”的重要契机。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自贸试验区为重要立足点,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教育现代化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全力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教育重大问题,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公平,优化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建“两个样板”城市,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提供坚强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3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